(2025年9月19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監測)今日電池級硫酸鈷報價區間升至57,400-58,900元/噸,均價達58,150元/噸,單日漲幅450元。
新能源產業鏈上游原材料市場進入新的博弈周期,剛果(金)出口禁令延期、儲能項目招標放量與動力電池需求回暖形成多重驅動,行業供需格局面臨深度調整。
供應端:全球鈷資源供應鏈持續承壓
剛果(金)占全球鈷供應量大頭,其自2025年2月實施的出口禁令原定于9月22日到期,但市場預期該政策可能進一步延期。受此影響,國內冶煉廠原料庫存普遍不足兩周,部分中小廠商因原料短缺已暫停生產。印尼紅土鎳礦伴生鈷的增量難以彌補缺口,疊加再生鈷回收體系尚未完善,供應鏈脆弱性進一步暴露。
需求端:儲能與動力電池雙輪驅動
儲能市場成為硫酸鈷需求增長的核心引擎,2025年國內風光儲一體化項目集中招標,帶動儲能電池用鈷量激增。動力電池領域,盡管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放緩,但高鎳三元電池在高端車型中的滲透率提升,疊加儲能電池對鈷的剛性需求,形成需求支撐。消費電子市場回暖亦提供助力,折疊屏手機及AI硬件迭代推動鈷酸鋰電池訂單增長,部分頭部廠商為應對潛在供應風險提前備貨,進一步推高短期需求。
國際鈷業協會最新報告指出,2025年全球鈷需求預計達25.7萬噸,但剛果(金)出口限制導致供應缺口擴大。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第二階段實施后,鈷冶煉企業需補足碳成本差,國內冶煉成本增加。與此同時,鈉電池產業化進程加速,盡管其單耗量較鋰電池增加,但技術路線替代預期仍對市場心理造成擾動。部分貿易商認為,若四季度剛果(金)政策明朗化,鈷價或面臨階段性回調壓力,但中長期供需緊平衡格局難改。
價格持續上漲背景下,產業鏈利潤分配呈現顯著差異。冶煉企業因原料自給率較高,毛利率維持在25%以上,而下游正極材料廠商成本傳導受阻,部分企業毛利率壓縮。市場呈現上游惜售、中游承壓、下游剛需采購的分化格局,硫酸鈷社會庫存已降至15天安全線以下,現貨市場呈現有價無市特征。
盡管鈷需求短期強勁,但技術替代風險不容忽視。韓國研發的無鈷高鎳電池已進入中試階段,若實現商業化將重塑市場格局。與此同時,高溫合金、3D打印等高端制造領域對鈷的需求持續增長,航空航天用鈷需求年增。值得關注的是,9μm以下超薄電池鋁箔的國產化突破可能間接影響鈷鹽應用場景,部分廠商正探索鈷鋁復合材料的創新應用。
短期價格走勢將取決于剛果(金)政策執行力度與下游接受度,若出口禁令延期至年底,電池級硫酸鈷價或突破6萬元/噸關口。但需警惕四季度動力電池搶裝潮結束后需求邊際回落風險,以及LME鈷庫存回升帶來的價格壓制。中長期來看,全球鈷供應鏈重構與新能源產業升級將共同塑造行業新生態,具備穩定原料渠道與技術協同能力的企業有望在周期波動中占據優勢。
【僅供參考,消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