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國內工業硅441#硅均價報9,800元/噸,553#硅均價9,400元/噸,2202#硅與3303#硅分別報16,250元/噸、10,600元/噸,價格體系呈現“高品位堅挺、低品位承壓”的分化格局。
供給端:產能釋放分化與成本壓力交織
工業硅供應端呈現“西北增產對沖西南減產”的特征。新疆等西北產區依托自備電廠優勢,產能利用率穩步提升,月度產量環比增長顯著;而西南地區受季節性電價上調影響,部分企業計劃縮減產能,但社會庫存仍處高位,去庫進程緩慢。海外供給增量有限,主要生產國受電力瓶頸制約,進口硅料對國內市場沖擊較弱。
需求端:光伏產業鏈收縮與傳統領域韌性并存
多晶硅環節成為需求端核心變量,近期排產計劃環比下降,企業檢修預期升溫,對工業硅需求支撐減弱。下游光伏組件價格承壓,電池片環節成本壓力傳導不暢,部分企業轉向再生硅料采購。傳統領域中,有機硅開工率維持低位,鋁合金需求受終端消費疲軟拖累,僅再生鋁合金領域因產能擴張保持增量采購。
市場動態:現貨成交清淡與期貨貼水共振
高品位硅料成交多集中在貿易商環節,低品位產品價格承壓明顯。期貨市場主力合約持續貼水現貨,基差擴大反映市場對四季度需求疲軟的擔憂。跨期套利空間收窄,資金避險情緒升溫,持倉結構顯示空頭占優。
政策干預:環保限產加碼與產業升級加速
多地啟動環保督查,要求硅企排放指標達標,中小型冶煉廠改造成本增加。國內產業政策推動電解鋁行業綠色轉型,再生鋁示范基地建設提速,但稅收政策調整短期抑制產能利用率。歐盟碳關稅過渡期細則公布,出口企業面臨隱性成本壓力,倒逼供應鏈低碳化改造。
宏觀:美元流動性收緊與產業資本避險
美元指數波動加劇,以美元計價的工業硅進口成本增加,價格中樞上移。新能源產業資本加速布局上游資源,龍頭企業通過長協鎖定供應,中小廠商在電價與碳排放成本擠壓下生存空間收窄。期貨市場持倉數據顯示,機構空頭頭寸占比上升,主要押注四季度供應沖擊。
結語:產業鏈利潤分配進入重構期
工業硅市場的核心矛盾已從“產能過剩”轉向“利潤分配失衡”。當多晶硅環節毛利率跌破成本線,而高品位硅料仍維持盈利時,行業洗牌或將加速。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數據來源于公開披露,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