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一、中創新航再落子!棗莊基地項目正式簽約,動力電池產能擴張再提速
10月14日,山東省棗莊市人民政府與中創新航在山東大廈舉行中創新航新能源棗莊基地項目簽約儀式。這是繼9月與安徽合肥長豐縣政府簽約新項目后,中創新航月內落地的又一重要產能布局。
據棗莊市融媒體中心消息,本次棗莊基地項目投資金額及具體產能規模尚未公布。結合中創新航過往投資風格,業內預計該項目或為百億級電池項目,規劃產能或在20-30GWh區間。
作為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沖刺前三的頭部企業,中創新航2024年以來產能擴張勢頭強勁:2月,廈門基地150億元高性能鋰電池項目開工,建成后總產能將達60GWh;同期葡萄牙基地破土動工,首期15GWh產能計劃2027年交付。3月至9月,眉山、江門、武漢、邯鄲等地基地相繼落地或推進,涵蓋動力、儲能電池及Pack產線,總投資超千億元,規劃總產能超200GWh。
技術儲備與市場拓展同步發力,為中創新航產能落地提供堅實支撐。技術端,其400Wh/kg固液混合電池已完成開發,全固態硅基電池能量密度達430Wh/kg并建成產線,躋身全固態電池產業化第一陣營;市場端,5月與現代汽車簽訂30GWh供應合同,獲大眾汽車定點,同時深化與廣汽、長安、小鵬等國內車企合作,客戶結構持續優化。
資訊二、中國升級鋰電出口管制,聚焦高端材料與設備
近期,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公告(第58號),宣布自2025年11月8日起,對能量密度≥300Wh/kg的鋰電池、關鍵正負極材料及電池制造設備實施出口管制。相關物項因具有明顯軍民兩用屬性,需通過許可程序方可出口。
此次管制涵蓋能量密度≥300Wh/kg的鋰電池(主要為半固態、固態電池)、高壓實磷酸鐵鋰等關鍵正負極材料,以及疊片機、注液機等核心制造設備。
面對市場關切,多家企業回應稱業務影響有限:
• 先導智能表示,海外訂單主要來自國內電池廠商出海業務,不涉及管制范圍;
• 利元亨稱海外已布局研發制造基地,具備本土交付能力;
• 容百科技(正極材料龍頭)指出,管制針對半固態/固態電池,公司主流產品不受影響,未來將更聚焦國內市場;
• 當升科技(多元正極材料商)明確,出口產品以歐洲、日韓及東南亞動力市場為主,不在管制范圍內,政策或提升我國材料國際競爭力。
中國作為全球鋰電產業核心,2024年總產量達1170GWh(占全球90%),出口173.1GWh(同比增48.5%)。此次管制并非限制產能輸出,而是聚焦高端技術——300Wh/kg以上電池屬半固態/全固態技術,應用于高端電動車、航空航天等領域;被管制的卷繞機、疊片機等設備則是電池產線關鍵,直接影響產品性能。
資訊三、GGII: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同比增65% 全年預計突破580GWh
高工產研儲能研究所(GGII)最新調研數據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達165GWh,同比增長65%,延續高增長態勢。
前三季度(1-9月),中國儲能鋰電池累計出貨量已達430GWh,超2024年全年總量(注:2024年全年出貨量約370GWh)。GGII分析指出,三季度增長主要受全球可再生能源(風電、光伏)裝機量擴大、電網側調峰調頻需求激增及戶用儲能市場爆發驅動。
展望第四季度,GGII預計行業仍將保持“供不應求、滿產滿銷”態勢,出貨量將與第二、第三季度基本持平。以此推算,2025年全年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將達580GWh,同比增速超75%,再創歷史新高。
作為全球最大儲能市場,中國儲能電池需求的持續攀升,不僅印證了“雙碳”目標下能源結構轉型的加速,也凸顯了中國在全球儲能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
【僅供參考,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