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芯片半導體板塊以2.75%日漲幅、1066萬手成交量強勢領漲市場,機構集體喊話“景氣度上行、擁擠度低、性價比凸顯”,建議“適當布局”。這波漲勢究竟是情緒炒作,還是行業新一輪崛起的前奏?
引擎一:全球需求井噴,景氣度進入上行通道??
半導體行業正迎來“黃金窗口”。核心動力來自5G通信、AI大模型、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算力饑渴”——5G基站與智能手機普及催生高性能芯片需求;AI大模型訓練則對算力芯片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行業龍頭臺積電已率先釋放信號,其最新一季財報將2025年營收增長目標(以美元計)上修至30%,主因正是3納米、5納米制程的強勁需求及高性能計算(HPC)平臺的持續擴張。龍頭的樂觀預期,為全行業注入信心。
引擎二:國產替代加速,政策資本雙輪助推??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重構背景下,“自主可控”從戰略口號變為行動綱領。美國技術封鎖與設備出口限制的加碼,倒逼國產替代按下“快進鍵”。政策端,國家大基金三期以3440億元注冊資本“入場”,重點投向先進晶圓制造、封測及設備材料等“卡脖子”領域;資本端,截至7月22日,超10家半導體企業已提交港股IPO申請覆蓋設計、材料、設備、封測全產業鏈,融資渠道拓寬與企業估值提升形成正向循環。政策與資本的雙重加持下,國內企業在技術研發上加速突破,逐步縮小與國際差距,國產替代的“天花板”正被不斷抬高。
引擎三:技術創新突破,打開增長新空間??
技術迭代始終是半導體行業的“核心燃料”。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研制的超高并行光計算集成芯片“流星一號”引發熱議——其并行度突破100,成功解決光芯片高密度信息處理難題,為低功耗、大算力的光子計算機發展開辟新路徑。這一突破不僅在學術圈引發震動,更讓資本市場嗅到“新增長極”的信號:光計算芯片作為未來算力的重要方向,商業化落地后將重塑行業格局。而從7納米到3納米制程的突破,再到新型存儲芯片、AI芯片的研發突破,每一次技術躍升都在拓展行業的想象邊界,成為板塊上漲的“內生動力”。
理性提醒:高估值下的布局策略??
盡管板塊近期強勢,但需警惕短期風險:當前半導體板塊整體估值仍處于相對高位,安全邊際有限。投資者需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避免盲目追高。建議聚焦兩類機會:一是具備核心技術、市場份額持續擴張的龍頭企業;二是國產替代進程中“卡脖子”環節的領先企業(如設備、材料領域)。長期來看,行業景氣度回升、政策紅利釋放與技術創新驅動的邏輯未變,板塊有望在波動中走出“慢牛”行情。
綜上,芯片半導體板塊的這輪上漲,是全球需求復蘇、國產替代加速、技術創新突破三大引擎共同發力的結果。在行業景氣度上行與政策紅利持續的背景下,其長期配置價值凸顯,但短期需警惕高估值風險,以“長期跟蹤+精準擇機”應對市場變化。
(注:本文為原創分析,核心觀點基于公開信息及市場推導,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做為入市依據 )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