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電解銅市場迎來“史詩級”暴走!滬期銅主力合約盤中突破8.7萬元/噸大關,創16個月新高,單日漲幅超4%,現貨市場同步跟漲,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長江現貨1#銅價單日飆升2860元/噸至8.6萬元/噸。這場“銅價盛宴”背后,是美聯儲降息預期、美國政府停擺危機、智利礦難減產三大核彈級利好的集中爆發。
宏觀風暴:政府停擺+通脹升溫,避險資金瘋狂涌入
美國政府時隔7年再度停擺,數十萬聯邦雇員無薪休假,勞工統計局停發非農等關鍵數據,市場避險情緒驟然升溫。美聯儲9月會議紀要顯示“降息共識”已達成,10月降息概率飆升至95%,但紐約聯儲最新調查卻潑了冷水——消費者1年期通脹預期反升至3.4%,就業市場預期持續惡化。歐洲央行9月通脹數據雖小幅反彈,但核心CPI仍高于目標,全球寬松預期與通脹隱憂形成“剪刀差”,推動銅金等抗通脹資產集體狂飆。
礦端驚魂:47萬噸減產沖擊波,供需平衡徹底改寫
基本面更添一把火!全球第二大銅礦Grasberg因泥石流事故致7人死亡,印尼政府要求評估項目,自由港宣布今年四季度至明年減產約47萬噸,直接扭轉全球供需格局。ICSG預計2026年全球銅供應短缺將擴大至15萬噸,而泰克資源下調智利礦產量指引,智利8月銅產量同比環比雙降,進一步坐實“礦端脆弱性”加劇的判斷。國內庫存雖微增至16.79萬噸,但上海市場到貨有限、進口銅清關減少,長江現貨升水仍高達130-170元,下游畏高情緒雖存,但結構性短缺已現端倪。
后市博弈:科技主線+資產重估,銅價或迎“戴維斯雙擊”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美國政府停擺、日本政局更迭、美聯儲降息預期“三箭齊發”,推動金銀、加密貨幣及銅等資產大漲。中國科技產業正處于“DeepSeek”式突破關鍵期,算力革命與供給短缺邏輯共振,銅價中期上行趨勢難改。但需警惕短期風險——國慶后下游提貨減少、庫存回升,若銅價持續飆升,需關注消費端接受度。
操作策略:謹慎追多,善用期權對沖
建議投資者“謹慎追多”,逢高賣出多單或持有庫存保護性看漲期權。短期看,宏觀風險與礦端擾動交織,銅價波動率或顯著放大;但中長期,全球寬松周期+中國科技突破+供給剛性約束,銅價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關注倫銅1.1萬美元/噸關口突破情況,以及國內現貨升水能否持續,若兩者同步走強,新一輪上漲行情可期。
總結,這場銅價狂飆,既是宏觀風暴與礦端事故的意外沖擊,更是全球資產重估大潮中的必然選擇。當“政府停擺”遇上“礦難減產”,當“美聯儲降息”遇上“中國科技突破”,銅,這個古老而關鍵的金屬,正站在新周期的起點。投資者需在狂熱中保持清醒,在波動中捕捉機遇——畢竟,在資本市場上,最瘋狂的行情,往往藏著最深刻的邏輯。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對市場進行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