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最新發布的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國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容量達2.31億千瓦,同比大幅增長66.81%,疊加此前累計裝機,全國光伏總裝機容量正式突破11億千瓦大關。
這一數據不僅刷新了同期歷史紀錄,更直觀反映出在“雙碳”目標驅動下,光伏作為清潔能源主力軍的市場需求正持續釋放。伴隨需求回暖,光伏產業鏈價格結束了此前數年的低迷周期,9月以來呈現顯著回升態勢。
據硅業分會9月25日數據,多晶硅致密料現貨均價較上半年末上漲約45%;PV InfoLink監測顯示,單晶TOPCon電池片價格同期漲幅超40%,光伏玻璃、膠膜等輔材價格亦同步回暖,產業鏈整體正從周期底部穩步回升。
價格回暖的背后,是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
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優化新能源市場競爭秩序”,8月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召開光伏行業規范發展座談會,重點圍繞產能調控、技術標準完善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推動落后產能加速出清。政策效果已在市場中顯現:業內數據顯示,9月國內光伏組件招標中,高效N型電池占比已提升至70%以上,落后產能加速退出為優質產能騰出空間。長江證券9月中旬發布的研報指出,2024-2025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裝機有望保持10%以上增速,國內市場在大型基地項目、分布式光伏持續推進下,需求韌性進一步強化。
資本市場對光伏板塊的信心同步升溫。
Wind數據顯示,7月以來光伏設備板塊獲融資凈買入超160億元,22只成分股融資余額增長過億,其中陽光電源、捷佳偉創等龍頭企業受資金重點關注。機構調研軌跡亦透露風向:9月共有超50家光伏企業接待機構調研,其中15只融資加倉股獲10家以上機構集中調研,陽光電源、德業股份等獲30余家機構出具深度報告,聚焦技術迭代與海外市場拓展。
行業基本面改善的同時,技術與項目進展亦亮點頻現。9月初,三峽集團哈密“光熱+光伏”一體化項目成功并網,該項目配套100兆瓦光熱儲能系統,可實現24小時穩定供電,為沙漠地區大規模綠電開發提供新范本;同期,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光伏電站群累計發電量突破3億度,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5萬噸。技術層面,鈣鈦礦疊層電池實驗室效率再創新高,部分企業宣布啟動百兆瓦級中試線建設;異質結(HJT)電池量產良率突破95%,成本持續下降,推動行業向更高轉換效率邁進。
當前,光伏產業正站在關鍵轉折點:政策端“反內卷”與“促創新”雙管齊下,需求端正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技術端則以高效化、低成本化為方向持續突破。盡管產業鏈價格回升引發部分關于“產能過剩”的討論,但業內普遍認為,此輪漲價更多是對前期超跌的修復,疊加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光伏長期增長邏輯未變。
【僅供參考,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