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發展改革委今日舉行的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創新驅動發展中心主任霍福鵬就最新發布的《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進行解讀。該文件已由國務院正式印發,明確提出以"行業應用需求與基礎能力供給協同推進"為核心,系統構建人工智能發展支撐體系,探索中國特色AI發展路徑。
六大行動+八大支撐 構建AI發展生態
《意見》圍繞"科學技術、產業發展、消費提質、民生福祉、安全治理、全球合作"六大行動展開,并從模型、數據、算力、應用、開源、人才、政策法規、安全等八個方面夯實基礎。霍福鵬強調,這一布局旨在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既聚焦前沿科技突破,也注重民生場景落地。
四大維度直擊民生關切
文件特別提出"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人工智能+消費提質"等重點方向,具體體現在四個"更":
1)、工作方式更智能:AI將深度賦能生產流程優化,例如制造業智能調度、物流無人化配送等場景;
2)、教育學習更高效:智能教育平臺可實現個性化學習路徑規劃,AI助教已覆蓋多地中小學;
3)、生活品質更美好:文娛、養老、托育等領域加速滲透,如AI陪伴機器人、智能家居健康監測系統;
4)、消費結構更優化:服務消費新場景加速拓展,體驗式消費、情感交互消費等新興業態涌現。
消費升級與產業創新雙輪驅動
霍福鵬指出,AI將推動居民消費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一方面,服務消費領域通過AI技術重構場景:家政服務機器人、AI文旅導覽、個性化健康管理等正成為新增長點;另一方面,智能終端加速普及,智能網聯汽車、腦機接口設備、低空飛行器等新產品已進入市場培育期。
安全治理與全球合作并重
針對AI發展中的潛在風險,《意見》明確提出構建全生命周期安全治理體系,涵蓋數據隱私保護、算法倫理審查等環節。同時,文件強調深化國際合作,推動建立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參與制定國際技術標準。
未來展望:AI融入千家萬戶
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我國AI核心產業規模已突破1.2萬億元,相關技術滲透率達45%。霍福鵬表示,隨著政策落地,AI將加速從"工具屬性"向"基礎設施屬性"演進,最終實現"智能生活觸手可及"的目標,讓科技成果惠及每一位民眾。
結語
此次《意見》的發布標志著我國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深度融合"新階段,既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也為全球AI治理貢獻中國方案。未來,政策落地效果與技術創新速度將成為決定產業變革深度的關鍵變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