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9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長江綜合1#鉻現貨均價報62,950元/噸,較前一交易日上漲500元/噸,報價區間收窄至60,200-65,700元/噸,結束此前連續下跌態勢。此次反彈主要受節前部分下游企業補庫帶動,但市場整體供需寬松格局未發生根本性轉變。
供給端:全球產能釋放與區域性分化并存
全球鉻資源供應保持寬松態勢。主要產區南非在政策支持與電力瓶頸緩解后,產能加速釋放,對中國的鉻礦出口量顯著增長。與此同時,印尼等新興產區的產能持續擴張,進一步增加了市場供應壓力。國內方面,部分主產區開工率維持高位,但環保政策對中小冶煉企業的約束仍在,導致供應端出現區域性分化。港口庫存持續累積,創下近年新高,對價格形成明顯壓制。
需求端:傳統領域疲軟與新興拉動不足
下游不銹鋼行業作為鉻的核心消費領域,表現持續低迷。房地產行業收縮導致建筑用不銹鋼需求減弱,不銹鋼社會庫存居高不下,鋼廠對鉻鐵的采購意愿偏謹慎,壓價現象普遍。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新興領域對高純鉻的需求雖保持增長,但由于其總體占比仍較低,尚無法有效對沖傳統需求下滑的影響。出口市場受海外貿易政策及全球經濟放緩的抑制,表現較為平淡。
市場交易氛圍偏空,貿易商為緩解庫存和資金壓力,降價出貨意愿增強,導致現貨貼水幅度擴大。下游企業采購多以剛需為主,大量備貨意愿不足,市場成交多伴隨議價,整體流動性偏弱。期貨市場資金情緒也較為謹慎,反映出市場對后市信心不足。
政策端:環保加壓與產業轉型并重
國內能耗雙控及環保政策持續對高能耗產能形成約束,推高了合規企業的生產成本。同時,產業政策引導企業向高附加值領域轉型,但技術升級投入在短期內加劇了企業成本壓力。出口政策調整也對鉻鐵海外市場帶來一定影響。
全球主要經濟體制造業活動放緩,對工業金屬需求前景構成壓力。國內經濟政策著力于穩增長,但其對鉻等基礎材料行業的傳導效應仍需時間顯現。
綜合來看,鉻市場短期內供需寬松局面難以迅速扭轉,價格或繼續承壓運行。未來走勢需重點關注主產區產能調整、下游不銹鋼需求復蘇節奏以及新興領域需求的放量情況。
【僅供參考,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