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9 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長江綜合電池級碳酸鋰 99.5% 均價報 73450 元 / 噸,工業級碳酸鋰 99.2% 均價報 71550 元 / 噸,均與前一交易日持平;而期貨市場暖意更濃,碳酸鋰主力合約震蕩上行,終盤收漲 0.93%,報 73920 元 / 噸。這場期現走勢的分歧,本質是供應放量與需求托底的短期平衡,疊加市場對鋰礦供應的前瞻博弈。
現貨維穩:供需緊平衡下的 “節前休整”
今日現貨價格持平的核心邏輯,在于供應增量與需求托底形成精準對沖。供應端數據顯示,國內碳酸鋰周度產量已攀升至 19963 噸的歷史高位,其中鋰輝石提鋰產線貢獻主要增量,單周產量達 12709 噸,環比增幅 2.42%,即便青海鹽湖與鋰云母產線略有收縮,仍難改整體供應寬松態勢。
需求端的旺季韌性則構成價格 “安全墊”。8 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 139.5 萬輛,同比增長 26.8%,1-8 月累計銷量突破 962 萬輛,帶動動力電池裝車量環比增長 11.81%;更關鍵的是儲能領域持續爆發,頭部電池廠儲能產線排產已排至 2026 年 1 月,8 月儲能電池產量同比增幅超 12%,成為鋰需求的核心增量引擎。不過,“十一” 節前備貨已近尾聲,上周社會庫存去化速度從日均 225 噸放緩至 150 噸左右,需求端暫未形成進一步推漲動力,最終讓現貨價格陷入橫盤。
期貨沖高:資金博弈 “鋰礦變量” 與需求延續性
期貨市場的上漲則凸顯資金對遠期預期的樂觀。盡管當前社會庫存仍高達 13.85 萬噸,庫存消費比處于近 5 年 85% 分位的偏高水平,但期貨資金更關注兩大潛在變量:一是鋰礦供應的不確定性 —— 寧德時代枧下窩鋰礦雖傳聞 11 月復工復產,月產能或達 1 萬噸,但目前尚未有明確復產時間表,市場對短期原料補充存在疑慮;二是需求旺季的延續性,機構預測 9 月碳酸鋰需求量將達 10.95 萬噸,環比增幅 5.24%,其中儲能電池需求占比將升至 18%,成為需求增長的核心推手。
期貨領漲體現了‘當前弱現實、遠期強預期’的市場邏輯。當前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已略高于現貨均價,反映出資金對 10 月后 “旺季需求延續 + 鋰礦復產不及預期” 的博弈,而 9 月 29 日 3.9 萬噸的期貨倉單規模較月初下降 8%,也顯示部分現貨商開始轉向期貨市場鎖定利潤,進一步放大期貨波動。
行業博弈:龍頭動向左右市場預期
頭部企業的經營動態正成為影響行情的關鍵變量。供應端,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等龍頭的鋰輝石加工產線滿負荷運轉,單月合計貢獻超 1.2 萬噸碳酸鋰產量,成為當前供應增量的核心來源;需求端,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電池企業 9 月動力電池排產率維持在 85% 以上,其中儲能電池排產占比提升至 30%,較二季度增長 12 個百分點。
市場對鋰礦供應的關注已從國內轉向全球。數據顯示,2025 年全球碳酸鋰產量預計達 155-160 萬噸 LCE,同比增長 20%,其中非洲鋰礦與南美鹽湖貢獻主要增量。若海外礦源加速釋放,疊加國內鋰礦復產落地,供應端壓力可能進一步顯現;反之,若儲能需求增速超預期,當前的供需平衡或被打破。
后市展望:鋰礦復產成行情 “分水嶺”
短期來看,“十一” 假期前市場交投大概率趨于清淡,現貨價格將維持 7.1 萬 - 7.4 萬元 / 噸的區間震蕩,期貨則可能延續對政策與復產消息的敏感反應。中長期而言,鋰礦供應進度將成為行情轉向的核心變量 —— 若 11 月寧德時代枧下窩鋰礦順利復產,疊加海外鋰礦增量入市,碳酸鋰價格或面臨回調壓力;若儲能需求持續超預期,且鋰礦復產不及預期,價格有望突破 8 萬元 / 噸關口。
市場正密切跟蹤 10 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儲能電池中標數據,以及國內鋰礦復產的實際進展。機構提醒:“當前碳酸鋰處于‘供需弱平衡’向‘新平衡’切換的關鍵期,需警惕預期與現實的偏差風險。”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