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 長江有色金屬網快訊
今日多晶硅報價區間上探至49,000-50,500元/噸,均價49,750元/噸,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000元/噸,單日漲幅達2.05%。
光伏產業鏈在產能出清預期、政策干預深化及下游備貨周期共振下的復雜博弈,行業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凸顯。
供給端:產能收縮與庫存高壓并存
國內多晶硅產能正經歷深度調整,9月排產計劃下降,新疆、青海等地企業因能耗指標收緊主動減產,但四川、云南豐水期復產產能部分抵消降幅。行業自律公約下,頭部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將綜合成本壓降,而高成本產能現金成本仍高,面臨生存壓力。當前社會庫存仍處高位,但硅片環節庫存已降至16.55GW,顯示庫存壓力向下游轉移。
需求端:N型技術滲透與終端需求分化
光伏產業鏈需求呈現N型電池拉動、組件端承壓特征。N型硅片需求占大頭,推動N型多晶硅復投料溢價擴大,而P型料價格維持低位。9月硅片排產增,專業化代工訂單增加支撐原料采購,但組件端受終端電站收益率下滑影響,7月國內新增裝機同比驟降,需求傳導不暢。海外市場成為關鍵變量,中東、拉美地區訂單提升,緩解國內過剩壓力。
政策端:反內卷與產能出清雙軌并行
工信部《電子信息制造業2025-2026年穩增長行動方案》明確嚴控光伏產能擴張,要求新建項目配套先進技術,倒逼低效產能退出。市場傳聞新一輪戰略收儲計劃或消化100萬噸級庫存,若落地將重塑供需平衡。內蒙古、云南等地實施階梯電價政策,9月起多晶硅生產電價上浮,邊際成本支撐位上移。
全球光伏裝機需求保持增速,2025年預計突破400GW,但產業鏈利潤分配失衡加劇。歐盟碳關稅(CBAM)第二階段實施后,多晶硅出口成本增加,具備低碳工藝的企業獲優勢。當前行業正處于政策底與市場底的關鍵博弈期,具備成本優勢的龍頭與N型技術領先企業或率先突圍。
【僅供參考,消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