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一、華為100W移動電源搭載ATL聚合物電芯,行業龍頭合作深化移動電源品質升級
2025年10月23日,OFweek鋰電網獲悉,華為最新推出的100W自帶線全能充移動電源引發行業關注——經用戶拆解驗證,其電芯供應商鎖定ATL新能源科技,標志著ATL在高安全、高性能聚合物電池領域的頭部地位獲終端品牌進一步認可。
據拆解信息,該移動電源采用三顆ATL聚合物鋰電池組成電池組,單顆電芯型號為436383B,標稱電壓3.82V,額定容量3920mAh,整體電池額定能量44.93Wh。
作為華為移動電源的關鍵組件,ATL電芯的性能亦匹配產品智能化特性:該移動電源配備液態硅膠USB-C線及磁吸收納卡槽,支持雙口100W PD/UFCS與66W SCP快充,兼容多品牌設備;搭載鴻蒙智慧數顯功能,可實時查看剩余電量,并支持邊充邊放與動態功率分配,12000mAh容量滿足日常高頻使用需求,已通過CCC、CE、CB等認證。
當前,移動電源市場正從“野蠻生長”邁入“品質驅動”新階段。維科網鋰電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移動電源市場規模預計達2700億元,中國市場占比約1000億元;至2030年,全球規模有望突破50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13.5%。增長動力源于智能手機續航剛需,以及快充、無線充電、智能化技術的普及。
然而,行業門檻正加速抬升:2025年起實施的CCC認證與新國標大幅提升合規成本,中小廠商加速出清,市場集中度將持續向具備技術、資質與規模優勢的企業傾斜。同時,企業需從“產品制造商”向“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融入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等生態,并強化環保材料應用、鋰電回收等綠色能力,以契合全球碳中和趨勢。
資訊二、寧德時代三季度營收增長9.3%,動力與儲能電池雙輪驅動戰略成效凸顯
2025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實現營業收入2831億元,同比增長9.3%;歸母凈利潤49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6.2%;扣非歸母凈利潤436億元,同比增長35.6%,盈利水平顯著改善。公司現金流保持充沛健康,動力與儲能電池雙輪驅動戰略成效凸顯,業務結構持續優化。
技術迭代與產品創新方面,寧德時代年內成果豐碩:乘用車領域推出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驍遙雙核電池及鈉新電池;商用車領域發布鈉新啟駐一體蓄電池及坤勢底盤;儲能領域則實現587Ah大容量儲能專用電芯量產交付,并推出全球首款可量產的9MWh超大容量儲能系統解決方案TENERStack,技術領先性與市場適配性進一步增強。
海通國際預測,寧德時代2025至2027年將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255億元、5093億元、5849億元,對應歸母凈利潤682億元、861億元、1035億元,對應市盈率25倍、20倍、17倍。基于公司全球鋰電池行業龍頭地位(市占率遙遙領先)、持續的技術迭代能力及成長確定性,海通國際給予其2026年30倍市盈率估值,H股目標價618港元,長期看好其市場份額鞏固與多元業務拓展潛力。
資訊三、固態電池產業加速突破,主題基金年內收益亮眼
近期,固態電池領域技術迭代與產業化進程呈加速態勢,帶動A股市場相關概念板塊熱度攀升,該賽道的主題基金年內收益表現突出。業內機構認為,固態電池“從0到1”的商業化進程或超預期,其替代空間與市場規模潛力備受關注。
作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核心方向,固態電池憑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優勢,今年以來技術突破頻現:多家頭部企業宣布完成關鍵材料量產驗證、產線投建或裝車測試,全固態電池商業化節點持續前移,產業成熟度顯著提升。受此提振,A股固態電池概念板塊獲資金高度關注,相關個股年內漲幅可觀,覆蓋材料、設備、電池制造等全產業鏈環節。
市場表現傳導至基金端,重倉固態電池產業鏈的主題基金業績水漲船高。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中旬,多只聚焦新能源、先進制造的主題基金年內收益率超20%,其中固態電池相關標的貢獻顯著。
對于后續投資機會,多家公募及私募機構表示,固態電池正從實驗室階段向規模化量產加速過渡,其替代傳統液態鋰電池的市場空間巨大。短期看,技術突破與車企定點合作將推動產業鏈估值重塑;中長期而言,隨著成本下降與應用場景拓展(如新能源汽車、儲能等),行業有望開啟千億級增量市場。
【信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