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太陽能在最新電話會議中披露儲能業務進展,明確以光伏電站配套儲能為基礎,加速向工商業儲能、獨立儲能延伸,并重點攻關構網型儲能、液流電池等技術。
這一戰略動向不僅勾勒出新能源企業“光儲一體化”轉型路徑,更折射出有色金屬行業在儲能技術迭代中的關鍵支撐作用——從鋰、鈷、鎳到釩、壓縮空氣儲能材料,有色金屬正成為儲能規?;瘧玫?ldquo;隱形基石”。
據太陽能披露,其當前儲能業務以服務光伏電站為主,已建成配套儲能規模約1500MWh,主要用于平抑光伏出力波動、提升電網消納能力。這類儲能系統多采用磷酸鐵鋰電池技術,其核心材料鋰、磷、鐵及正極材料中的鎳、鈷等,均屬有色金屬范疇。以單MWh磷酸鐵鋰電池測算,約需消耗碳酸鋰0.8-1噸、硫酸鎳0.15噸,1500MWh項目對應有色金屬需求超千噸。
工商業儲能對成本敏感度更高,或推動磷酸鐵鋰之外的技術路線(如鈉電池)應用,而鈉電池的銅、鐵、錳等基礎金屬需求同樣可觀;獨立儲能項目因規模大、周期長,對電池循環壽命要求更高,或加速長時儲能技術落地,間接帶動釩、鋅等金屬在液流電池、鋅溴電池中的應用。
值得關注的是,太陽能在技術儲備中明確提及“構網型儲能”及“液流電池、壓縮空氣等長時儲能技術”。構網型儲能需具備更強的電網支撐能力,其核心部件如儲能變流器(PCS)的IGBT芯片依賴高純度銅、銀等導電材料;液流電池則以釩為核心材料——每立方米釩電解液可存儲約350kWh電能,1GWh液流電池需消耗五氧化二釩約1.2萬噸,釩資源的戰略地位隨技術推廣持續提升。
太陽能對長時儲能的關注,本質是在為未來‘光伏+儲能’24小時供電場景鋪路。
長時儲能(4小時以上)是解決新能源間歇性問題的關鍵,而釩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等技術路線的大規模應用,將直接激活有色金屬在儲能領域的高附加值需求。以釩為例,2025年全球釩需求預計達30萬噸,其中儲能領域占比將從當前的15%提升至25%。
以洛陽鉬業為例,其不僅供應鈷、鋰等電池級金屬,更通過參股儲能項目強化資源協同;贛鋒鋰業則依托鋰資源優勢,向下游延伸布局儲能系統集成。太陽能等新能源企業的儲能需求,與有色金屬企業的技術儲備形成良性互動,共同推動“資源-材料-應用”全鏈條升級。
【僅供參考,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