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10 月 14 日,稀土釹系產品價格同步回調:長江綜合金屬釹均價報 756250 元 / 噸,較前一交易日下跌 1250 元,連續4天累計下跌22500元;氧化釹均價跌至 608750 元 / 噸,單日跌幅達 3750 元。
供應端:龍頭擴產撞上庫存高企,放量壓力直逼市場
國內釹系產品供應能力的持續提升成為價格下跌的核心推手。作為行業龍頭的北方稀土,2025 年釹精礦產量預計可達 27000 噸,占全國總產量比重將突破 30%,其 9 月氧化鐠釹排產環比提升 8%,其中氧化釹產量占比高達 55%,新增產能正加速流入市場。與此同時,廈門鎢業權屬企業包頭金龍的 5000 噸高性能釹鐵硼磁性材料項目已逐步投產,項目全面達產后將進一步放大上游原料需求的承接壓力。
產能釋放的疊加效應已反映在庫存數據上:截至 10 月 8 日,國內金屬釹社會庫存達 1200 噸,較上月激增 20%,庫存消費比升至 0.8 個月,結束了此前連續 5 個月的去化態勢。供應端 “龍頭擴產 + 庫存積壓” 的雙重壓力下,貿易商出貨意愿顯著增強,部分企業為回籠資金主動讓利,直接壓制了現貨價格下行。
需求端:補庫周期收尾,出口與替代雙重壓制
與供應放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下游需求的階段性疲軟。釹的核心下游釹鐵硼磁材企業正處于補庫尾聲,9 月中旬以來磁材廠原料庫存周期已從 30 天升至 45 天,采購需求環比減少 20%,江西某中型磁材企業明確表示 “當前庫存可滿足至 10 月中旬,短期暫無補庫計劃”。盡管風電行業 1-8 月新增裝機達 57.84GW,同比增長 22.1%,但終端需求的釋放存在時滯,尚未及時傳導至上游原料采購環節。
出口市場的疲軟進一步加劇需求壓力。受美國對中國汽車零部件加征關稅影響,國內稀土永磁出口訂單較去年減少 15%-20%,磁材企業出口占比從 35% 降至 28%,終端需求疲軟向上游傳導,導致市場對釹系產品長期需求預期降溫。更值得關注的是替代技術的沖擊:新萊福自主研發的第四代磁材 SmFeN 已實現中試量產,其成本較釹鐵硼降低 40%,且已進入特斯拉 Model 3 改款測試環節,雖短期難以大規模替代,但顯著影響了市場情緒。
政策與預期:技術管制紅利消退,市場回歸基本面
10 月 9 日商務部發布的稀土相關技術出口管制政策紅利正在快速消化。該政策雖涵蓋釹鐵硼磁材制造技術等核心領域,但主要針對技術輸出環節,對當前現貨供需格局影響有限,前期因政策預期上漲的行情缺乏持續支撐,市場逐步回歸基本面主導的定價邏輯。
機構資金動向也反映出市場信心的變化:北方稀土股價 9 月以來累計下跌 16.8%,成交量較上月同期萎縮 30%,顯示資金對稀土板塊短期走勢仍持謹慎態度。在缺乏新增政策刺激與需求亮點的背景下,供應端的增量變化成為主導價格走勢的核心變量。
短期來看,釹系產品仍將處于 “供應放量 + 需求觀望” 的調整階段,氧化釹受庫存壓力影響可能繼續下探支撐位,金屬釹則憑借加工費剛性與終端剛需存在一定抗跌性。長期需重點關注 10 月下旬磁材企業補庫動向、風電與新能源汽車終端裝機數據,以及替代材料的量產進度。若下游需求能在四季度集中釋放,釹價有望逐步企穩回升。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