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10 月 14 日,長江綜合 1# 鉍均價報 126500 元 / 噸,較前一交易日下跌 1000 元。此次價格變動并非長期趨勢逆轉,而是短期產能釋放、需求節奏放緩與市場情緒波動共同作用的結果,背后折射出戰略小金屬市場的復雜運行邏輯。
供應端:產能爬坡與再生資源補充形成雙重增量
國內鉍供應能力的階段性提升成為價格回調的核心推手。作為鉍行業重要參與者,萬業企業此前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中明確披露,2025 年鉍材料產能將呈現逐季爬坡節奏,安徽五河、湖北荊州兩大深加工基地的產能釋放已在三季度逐步落地。與此同時,原生鉍產能也保持穩定增長態勢,行業數據顯示 2025 年國內鉍產量預計突破 1.95 萬噸,較 2024 年增長 5.4%,主產區湖南、江西等地的合規冶煉廠開工率維持在 85% 以上。
再生鉍的補充效應進一步加劇短期供應寬松。在《稀有金屬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管理辦法(試行)》推動下,國內鉍再生利用率已提升至 28%,僅鉛鋅冶煉副產品及電子廢棄物拆解領域,每月即可回收鉍資源約 180 噸。這種 “原生 + 再生” 的雙重增量,使得市場供應節奏與此前預期的 “缺口擴大” 形成階段性偏差,成為價格下行的直接誘因。
需求端:下游觀望情緒壓制即時采購需求
與供應端增量形成對比的是下游市場的謹慎心態。鉍的核心應用領域呈現分化態勢:醫藥領域雖保持穩健需求,含鉍藥物在胃腸道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持續拓展,但作為剛性需求,其采購多遵循固定周期,難以形成短期增量支撐;而電子與半導體領域則受制于終端需求節奏,鉍在壓敏電阻、陶瓷電容等器件中的應用,因消費電子旺季備貨高峰剛過,下游企業普遍進入庫存消化階段,采購意愿明顯降溫。
更值得關注的是市場心態的傳導效應。在經歷 2024 年至 2025 年 8 月的 80% 漲幅后,下游企業對高位價格的接受度本就有所下降,此次價格回調進一步強化了 “買漲不買跌” 的觀望情緒。多數中游加工企業選擇縮減備貨量,僅維持 1-2 周的安全庫存,導致市場成交氛圍清淡,難以形成有效價格支撐。
政策與宏觀:出口管制紅利消化與市場情緒擾動
年初實施的出口管制政策紅利正在逐步消化。2025 年 2 月,商務部、海關總署將鉍相關物項納入出口管制目錄后,全球市場一度出現供應緊張預期,推動鉍價快速上行。但隨著企業逐步適應許可申報流程,高純鉍出口已恢復增長態勢,2025 年前三季度國內高純鉍出口量同比增幅達 22%,前期因政策產生的供需缺口預期被持續填補。
宏觀市場的整體波動也對鉍價形成間接壓制。10 月 14 日大宗商品市場整體呈現分化態勢,炭黑、丁苯橡膠等工業原材料價格紛紛走弱,反映出市場對工業需求的謹慎預期。同時,美聯儲官員釋放的降息信號雖長期利好大宗商品,但短期卻加劇了市場對經濟增速的擔憂,作為工業屬性較強的小金屬,鉍價難免受到情緒傳導影響。
長期邏輯:戰略屬性與需求升級奠定價值基礎
盡管短期價格回調,鉍的長期投資邏輯并未發生根本改變。從資源屬性看,我國鉍儲量占全球 58%、產量占 76%,且已被納入國家戰略性礦產目錄,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從 2022 年的 1.2 萬噸下調至 2024 年的 0.95 萬噸,原生資源供應的剛性約束長期存在。從需求端看,半導體領域的鉍基新材料應用、新能源領域的環保催化劑需求正在加速突破,預計 2026 年全球鉍需求將突破 25 萬噸,較 2025 年增長 8.7%,供需缺口有望重新擴大。
短期來看,鉍市將處于 “供應增量釋放 + 需求等待回暖” 的調整階段,價格可能維持區間震蕩。但長期而言,隨著行業集中度提升、高端應用拓展及綠色冶煉技術推廣,鉍的戰略價值將逐步凸顯,價格中樞有望重回上行通道。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