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口管制到A股狂飆,稀土如何成為中美博弈“關鍵籌碼”?一文拆解戰略金屬背后的產業升級密碼與市場韌性邏輯!
在10月13日交易日里A股“低開高走”的戲碼里,稀土板塊成了最耀眼的“硬核主角”——今日(10月14日)13:16分北方稀土單日成交額破200億、包鋼股份兩連板、鎢精礦配額神秘“隱身”……這些數字背后,是中美關稅戰下中國戰略金屬的“硬核反擊”,更是全球制造業升級浪潮中不可忽視的“中國力量”。
關稅戰火中的“稀土盾牌”:從“反制武器”到“戰略王牌”
特朗普揚言對亞洲商品加征100%關稅的“回旋鏢”,最終扎向美國自身——中國稀土出口管制這記“反制重拳”直接擊中美國軍工、新能源產業鏈的“命門”。銻作為“軍工金屬”戰略價值凸顯,出口管制遲遲未松;鎢精礦二批配額“下發生產企業”的神秘操作,與稀土配額管理如出一轍,直接坐實“戰略金屬”地位。這種“以戰養戰”的邏輯,讓鎢精礦價格沖高回落后仍維持高位,鉬鐵鋼招總量同比增長6.1%的數據,更印證了中國制造業從“量”到“質”的升級加速度——新能源、半導體、核聚變等板塊的爆發,本質是稀土、鎢、鉬等戰略金屬撐起的“硬核底座”。
市場“心跳曲線”:200億成交額背后的“多空博弈”
北方稀土早盤成交額破兩百億、尾盤跌0.69%的“過山車”行情,恰是市場情緒的“顯微鏡”:融資余額增加超470億、主力資金凈流出400億的數據,暴露了“短期調整”與“長期看好”的激烈碰撞。但“連續38個交易日成交額超2萬億”的韌性,恰恰說明市場已消化“外部沖擊”,轉而聚焦“增持中國市場”的中期邏輯——正如分析人士所言,“外部沖擊造成的資產下跌,是布局良機”。稀土永磁概念股的強勢,本質是市場對“戰略金屬投資機遇”的投票:包鋼股份兩連板、中國稀土跟漲,不是簡單的“炒概念”,而是全球資本對“中國戰略金屬定價權”的認可。
未來“破局點”:工業屬性與金融屬性的“雙螺旋”
稀土、鎢、鉬的“雙屬性”是核心密碼——既是新能源、半導體、軍工的“工業糧食”,又是國際資本博弈的“金融籌碼”。短期看,技術面超買風險需警惕,但中長期趨勢明確:鎢精礦供需偏緊未反轉、鉬鐵鋼招持續增長的“基本面”,疊加美聯儲降息周期開啟的“流動性利好”,戰略金屬或成“下一個黃金”。而對于普通投資者,“逢低布局”比“追高”更明智——緊盯三大變量:美國關稅政策動向、中國戰略金屬配額調整、全球制造業升級節奏。
稀土這波“瘋狂”,不是簡單的“價格狂歡”,而是大國博弈下戰略金屬的“價值重估”。當全球資本重新審視“中國稀土”的定價權時,我們更應看到:這背后是中國制造業從“跟跑”到“領跑”的底氣,更是全球產業鏈重構中不可替代的“中國坐標”。而這,或許才是稀土“核爆”時刻最深刻的啟示——戰略金屬的“硬核實力”,終將轉化為全球市場的話事權。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對市場進行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慎。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