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一、中國科學院金屬所突破固態電池界面難題,為電動車續航與安全提供新解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宣布,該所在固態鋰電池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通過創新性聚合物分子設計,成功解決固態電池長期存在的界面阻抗大、離子傳輸效率低等核心難題。這一進展為突破電動車續航焦慮、充電效率及安全隱患提供了全新路徑,標志著我國在下一代儲能技術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傳統液態鋰電池因易燃電解質存在安全風險,且能量密度提升受限;而固態電池雖具備高安全性與高能量密度潛力,卻因電極與電解質間固-固界面接觸不良導致離子傳輸效率低下。中科院團隊通過分子尺度界面一體化設計,在聚合物主鏈上同時引入具有離子傳導功能的乙氧基團和電化學活性的短硫鏈,形成可動態切換離子傳輸與存儲行為的智能材料。
研究團隊透露,該技術已通過《先進材料》國際期刊驗證,相關成果被評價為“固態電解質界面調控新范式”。據行業預測,2025-2026年國內將密集推進全固態電池中試線建設及裝車驗證;2027年實現小批量裝車,優先應用于高端電動汽車;2028-2029年有望在低空經濟、機器人等高附加值領域規模化應用。
固態電池采用固態電解質替代易燃液態材料,徹底消除漏液、燃燒風險,同時能量密度可達現有液態電池兩倍以上,支持電動車續航突破1000公里。此外,新技術支持6分鐘快充(補能500公里),大幅緩解充電焦慮。
資訊二、特斯拉美版廉價Model 3/Y上市遇冷,配置大縮水難挽市場信心,國產版本或入華掀20萬級爭奪戰
特斯拉近日在美國推出Model 3、Model Y標準版(廉價版)車型,以超10%的降價幅度(Model 3降至約26.3萬元人民幣,Model Y降至約28.5萬元人民幣)試圖擴大市場覆蓋,發布會當日股價下跌4.45%,市值蒸發約4600億元人民幣。這場“以價換量”的策略效果存疑,更引發對中國市場競爭加劇的關注。
盡管特斯拉中國尚未官宣,但業內普遍認為美版廉價版的推出是為國產版本鋪路。依托上海超級工廠的成本優勢與中國供應鏈完整性,國產Model 3/Y標準版或有更大降價空間。
這一價格將直接殺入中國品牌電動車腹地。當前中國市場,比亞迪、小鵬、問界等品牌已憑借“冰箱彩電大沙發”、高階輔助駕駛、換電等差異化配置搶占用戶心智。“特斯拉若僅靠降價減配,難敵中國品牌的‘配置內卷’。
未來,消費者是選擇配置精簡的20萬級特斯拉,還是功能更豐富的中國品牌電動車?答案或將重塑全球電動車競爭格局。
資訊三、韓國情報機構火災引燃鋰電池安全爭議,LG新能源危機重重
韓國大田市韓國國家情報資源管理院9月26日晚突發火災,導致全國近三分之一政府業務系統中斷。經調查,起火原因為地下UPS鋰電池(韓國LG新能源2012年生產,已超12年使用年限)故障。這場火災再度將韓國鋰電池安全問題推向輿論風口,也折射出LG新能源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的復雜處境。
此次事故并非孤例。作為韓國鋰電池龍頭,LG新能源近年頻陷安全風波:2020年,其供應的電池導致通用雪佛蘭Bolt、現代Kona電動車大規模召回;2022年,美國Moss Landing儲能電站(LG供能)四年連燒四次;今年初,澳大利亞ACCC兩次強制召回其問題儲能電池,修復率不足七成。此次情報機構火災,更將“超期服役鋰電池”安全隱患推至公眾視野。
面對中國電池企業(如寧德時代、比亞迪)的全球擠壓,LG新能源近期動作頻頻,試圖以“轉向磷酸鐵鋰+綁定大客戶+布局上游”破局。盡管動作不斷,LG新能源的“反攻”仍阻力重重,頻發的火災與召回事件,使其電池安全性備受質疑,尤其在歐洲市場已被寧德時代反超。
業內分析指出,LG新能源試圖以磷酸鐵鋰轉型、綁定大客戶重構競爭力,但若無法解決歷史安全遺留問題,疊加全球政策與市場競爭加劇,其“卷土重來”之路恐難平坦。
資訊四、中國將對鋰電池及負極材料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11月8日起正式生效
商務部、海關總署近日聯合發布公告,為維護國家安全、履行防擴散國際義務,決定對鋰電池、正極材料及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相關政策自2025年11月8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清單》同步更新。
此次管制涵蓋三大類物項:
• 鋰電池相關:包括能量密度≥300Wh/kg的可充放電鋰離子電池(含電芯及電池組)、卷繞機/疊片機等關鍵生產設備,以及相關制造技術;
• 正極材料相關:涉及高壓實密度磷酸鐵鋰、三元前驅體(鎳鈷錳/鎳鈷鋁氫氧化物)、富鋰錳基材料,以及輥道窯、砂磨機等生產設備;
• 石墨負極材料相關:包括人造石墨負極、混合負極材料,以及造粒釜、石墨化爐(箱體爐/艾奇遜爐等)、包覆改性設備(融合包覆設備/CVD回轉窯等),同時覆蓋造粒、連續石墨化等技術。
公告明確,出口上述物項需向商務部申請許可,經營者須如實申報商品信息,注明“屬于兩用物項”或“不屬于”并附具體參數;存疑貨物將暫緩放行直至核實。
此次管制精準覆蓋鋰電池產業鏈核心環節,既保障國家安全,也規范行業有序出口,或對全球新能源供應鏈布局產生深遠影響。
【僅供參考,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