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市場關注的剛果(金)鈷出口配額政策影響,華友鈷業相關負責人近日回應稱,相關管理措施對公司原料及產品供應穩定性影響有限,今年長協訂單正按正常節奏完成出貨。
據介紹,華友鈷業鈷資源供應形成多元布局:除剛果(金)主產區外,其印尼鎳濕法冶煉項目同步貢獻鈷副產品。印尼高壓酸浸(HPAL)工藝處理紅土鎳礦時,鎳與鈷回收比例約為10:1。目前,公司在印尼的華越、華飛兩大鎳鈷濕法冶煉項目合計年產能達18萬噸,均已實現穩產超產,為鈷資源供應提供了重要補充。
產能方面,華友鈷業當前鈷冶煉產能約4萬噸/年。值得關注的是,公司規劃中的年產12萬噸金屬鎳的KNI濕法項目預計于2026年年內投產,該項目將進一步新增鈷產能。綜合現有產能及新增貢獻,公司自有鈷年產能有望在明年突破3萬噸。
剛果(金)為期8個月的鈷出口禁令于10月16日正式結束。該國戰略礦產市場監管局(ARECOMS)12日公布新規,自16日起實施年度出口配額管理,2025年剩余時間內鈷出口上限為18125噸。
根據ARECOMS文件,2025年10月16日至12月31日,剛果(金)鈷出口至外部市場的最大總量限定為18125噸;2026年出口總量上限為96600噸(含87000噸“基礎配額”及9600噸“戰略配額”),2027年配額與2026年持平。
全球最大鈷生產商洛陽鉬業獲重點配額:2025年四季度將獲6500噸,2026年獲31200噸(超2026年基礎配額的三分之一)。不過,這一配額仍顯著低于其產能水平——該公司2024年鈷產量達114165噸,2026年配額不足其年產量的三成。另一礦業巨頭嘉能可四季度則獲3925噸配額。剩余配額將分配給剛果(金)國有企業EGC、國家礦業總公司(Gécamines)子公司STL及其他鈷企。此外,所有獲配額企業須在運輸前預付銷售額10%的特許權使用費。
作為全球最大鈷生產國(2024年占全球產量75.86%),剛果(金)出口政策對市場影響顯著。年內受禁令催化,國內電解鈷價格,近乎翻番。有鈷上市公司高管此前表示,此次供給收縮力度大,預計鈷價或突破40萬元/噸,將提振企業業績。
【僅供參考,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