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國內綠電鋁報價區間為21,130-21,170元/噸,均價報21,150元/噸,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90元/噸,日跌幅達0.9%。
四季度采暖季綠電供應缺口、氧化鋁價格波動及國際貿易壁壘政策落地進度,將成為價格走勢的核心變量。
供給端:產能剛性釋放與成本分化加劇
國內電解鋁運行產能已逼近4,500萬噸政策紅線,內蒙古霍林郭勒等綠電鋁示范基地的產能持續釋放,疊加西南地區水電季節性回升,市場對四季度供應穩定性預期增強。但氧化鋁市場呈現區域性供需錯配——北方地區因產能擴張導致價格承壓,南方則因電解鋁產能增長維持緊平衡,噸鋁成本差異擴大至500-800元。海外市場供給增量有限,印尼新增產能受電力瓶頸制約,2026年預計僅釋放50萬噸增量,而歐洲高能源成本延緩復產進程,進一步強化國內綠電鋁的全球主導地位。
需求端:新能源場景支撐與地產鏈拖累并存
新能源汽車及光伏領域對高純度綠電鋁的需求保持韌性,分布式光伏裝機滲透率提升帶動全年需求增量超40萬噸。低空經濟領域,eVTOL電池對高純度鋁材需求激增,億航智能等企業已啟動供應鏈測試。反觀傳統建筑用鋁,華東地區鋁型材企業開工率較上月下降5個百分點,部分企業轉向再生鋁替代方案以降低成本。海外市場則呈現分化: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推動出口企業轉向綠電鋁生產,而東南亞基建項目對高強耐蝕鋁材需求激增,形成新的增長極。
當前電解鋁社會庫存降至280萬噸以下,庫存消費比維持在0.6個月,較去年同期下降12%。盡管庫存去化速度放緩,但現貨市場交投活躍度提升,貿易商挺價意愿增強,下游企業采購頻次明顯增加。
國內《西部地區再生資源產業升級實施方案》明確2027年前建設5個再生鋁示范基地,西北地區綠電熔煉項目噸鋁碳排放強度較傳統工藝下降30%,為行業獲取溢價能力奠定基礎。歐盟碳關稅試點將高碳鋁關稅提高,倒逼出口企業加速清潔能源替代。美國對鋁制品加征50%關稅的政策效應逐步顯現,7月鋁材進口量下降18%,但東南亞轉口貿易活躍度提升部分抵消沖擊。
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推動美元指數回落至102以下,大宗商品金融屬性增強。國內"金九銀十"旺季疊加專項債資金到位,基建項目開工率回升間接拉動工業用鋁需求。但世界銀行將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下調至2.4%,鋁消費增速面臨下行壓力。地緣政治方面,幾內亞雨季導致鋁土礦發運量下降10%,紅海航運受阻推升運輸成本,供應鏈擾動風險加劇。
當前綠電鋁價格下跌是產能釋放周期與需求動能轉換共振的結果。盡管短期市場面臨調整壓力,但行業向綠電化、高端化轉型的趨勢不可逆。
【僅供參考,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