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剛果(金)的鈷出口禁令突然“松綁”,全球鈷價應聲而漲——這波看似突如其來的政策轉向,實則是全球新能源產業鏈博弈的必然結果。作為占據全球鈷儲量55%、產量76%的“鈷都”,剛果(金)的每一次政策調整,都像一顆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
9月25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長江現貨1#鈷?價報293000-303000元/噸,均價報298000元/噸,較昨日上漲8,000元/噸。
【政策溯源:從禁令到配額的“救市”邏輯】
時間撥回2025年2月,全球鈷價一度跌至五年新低——MB標準級鈷價僅9.95美元/磅。作為應對,剛果(金)祭出“鈷出口禁令”大招。效果立竿見影:禁令實施一個月內,鈷價反彈超63%,至今維持高位震蕩。但這場“救市”行動也埋下隱患——全球庫存見底、供應缺口擔憂加劇,尤其是中國這個精煉鈷生產大國,原料高度依賴剛果(金)進口。
如今,剛果(金)宣布從10月16日起以“出口配額制”取代禁令,釋放1.8萬噸今年余下配額,2026-2027年每年上限9.66萬噸。這看似慷慨的配額,實則暗藏玄機——分配將參考企業歷史出口量比例,而中國終端企業年需求就達10萬噸,全球總需求更達12萬-15萬噸。業內測算,10月首批發貨僅3600噸,即便全部發往中國,也僅能滿足國內月消費量的1/3。四季度供應緊張,已成定局。
【企業破局:道氏技術的“安全墊”與“擴張術”】
在這場鈷價博弈中,道氏技術(300409.SZ)的應對堪稱行業范本。作為頭部企業,它早已未雨綢繆:保有安全庫存儲備,MMT二期擴建項目年內投放,新增0.3萬噸/年鈷金屬產能。這波操作堪稱“進可攻退可守”——短期靠庫存緩沖配額落地前的原料緊張,長期則憑產能釋放與配額協同,在價格穩定窗口期增厚業績。
【市場反應:從“惜售”到“囤貨”的連鎖反應】
政策調整的信號槍一響,市場立刻“聞風而動”。A股鈷資源概念股連續走強,現貨市場呈現“惜售觀望”特征,冶煉廠暫停報價等政策細則,貿易商投機性囤貨頻現。更關鍵的是,即便配額落地,首批貨物到港也需2個月周期。這意味著,11-12月國內將面臨“庫存見底+到貨延遲”的雙重壓力,鈷價或迎來新一輪上行窗口。
【未來展望:結構性機會與長期挑戰】
短期看,道氏技術等提前布局庫存與產能的企業,將在供應緊平衡中占據優勢。但長期而言,印尼鈷資源開發與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建設將成為重要補充——格林美等企業已通過印尼項目實現鈷產量翻倍,2030年印尼鈷產量預計占全球16%。不過,機構提醒:需重點跟蹤配額分配細則與運輸到港進度,鈷價高位運行或成新能源產業鏈成本博弈的新焦點。
【結語】
從禁令到配額,剛果(金)的政策轉向,本質上是全球鈷資源供需矛盾的縮影。在這場博弈中,企業如何構建“安全墊”、政策如何平衡“救市”與“可持續”,將成為決定未來鈷價走勢的關鍵。而對于投資者而言,與其追漲殺跌,不如關注那些真正具備風險管控能力與長期布局視野的企業——畢竟,在新能源的賽道上,跑得穩,才能跑得遠。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