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當日長江綜合電池級碳酸鋰(99.5%)報價區間為72,100-75,000元/噸,均價73,550元/噸;工業級碳酸鋰(99.2%)報價區間70,300-73,000元/噸,均價71,650元/噸。
供給端:產能釋放與成本約束的動態平衡
國內鹽湖提鋰產能穩步釋放,但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實際增量有限;礦石提鋰產能利用率回升,但鋰輝石等原料價格高位運行壓縮冶煉利潤。
海外供應端受環保政策制約,新增產能投放進度滯后于預期。
需求端:新能源主線分化與新興場景補位
動力電池領域仍為需求核心,但不同技術路線對鋰資源消耗強度呈現分化。
儲能市場延續高增長態勢,但單位用量較初期有所下降。
工業領域需求疲軟,部分訂單向光伏玻璃等新興場景轉移。
固態電池技術迭代帶來增量需求預期,尚未形成規模化采購。
市場交易:庫存周期與預期分化交織
社會庫存持續去化至近三年低位,貿易商操作策略分化加劇市場波動。
現貨市場以長單交易為主,散單議價空間擴大,期貨市場持倉量攀升反映多空分歧。
海外市場聯動性增強,注銷倉單占比變化暗示中長期供需預期調整。
政策端:產業規范與綠色轉型的雙重驅動
行業準入標準提升倒逼技術升級,環保監管趨嚴推高邊際生產成本。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延續,間接穩定終端需求預期。國際碳壁壘加劇出口合規成本,部分企業通過區域中轉優化供應鏈布局。
全球貨幣政策轉向寬松,大宗商品金融屬性增強。制造業PMI持續低位壓制工業金屬需求,但新能源賽道高成長性吸引資金配置。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供應鏈不確定性,關鍵資源國政策調整沖擊市場情緒。
碳酸鋰價格中樞上移趨勢確立,產業鏈利潤向資源端傾斜。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技術路線成熟將重構需求結構,高純度鋰鹽溢價空間顯現。
【僅供參考,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