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鋼鐵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8月全球粗鋼產量達1.453億噸,同比微增0.3%,看似平穩的總量背后,各區域表現卻大相徑庭。
亞洲大洋洲:穩中微升的“壓艙石”
作為全球鋼鐵生產“主力軍”,亞洲和大洋洲8月產量達1.077億噸,同比微增0.4%。中國、日本、印度等國繼續發揮“定盤星”作用,盡管增速放緩,但穩定的生產規模有效對沖了其他地區的波動。
中東:一枝獨秀的“黑馬”
中東地區以380萬噸產量、同比暴增21.5%的亮眼表現成為最大亮點。這背后既有沙特、阿聯酋等國基建投資加碼的拉動,也反映出區域經濟轉型對鋼鐵需求的強勁支撐。
歐洲:南北兩重天
歐盟(27國)產量同比降2.8%至880萬噸,俄羅斯及獨聯體國家+烏克蘭亦降4.9%至670萬噸,南美更大幅下滑5.0%至360萬噸。而“其他歐洲國家”卻逆勢增長2.1%,凸顯歐洲內部鋼鐵產能的分化格局。
非洲北美:增長乏力
非洲180萬噸產量同比降3.8%,北美910萬噸僅微增1.6%,均顯示傳統市場面臨需求疲軟與產能調整的雙重壓力。
總結,“當前總量微增掩蓋了區域結構性變化。”鋼鐵分析師李陽指出,“中東的爆發式增長與歐洲的部分衰退,折射出全球鋼鐵產能正向新興市場轉移的趨勢。未來需關注環保政策、貿易壁壘及新能源用鋼需求對產量的深層影響。”
此次數據發布,既是一份全球鋼鐵產業的“體檢報告”,更是一張映射區域經濟冷暖的“晴雨表”。在“雙碳”目標與地緣博弈交織下,鋼鐵行業的轉型之路,正悄然鋪開。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