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行情:

——9月25日長江現貨價格動態:
1#銅價報82520元/噸,漲2380元;升水為170元/噸,跌10元;A00鋁錠報20770元/噸,漲90元;1#鋅報21800元/噸,漲50元;0#鋅報21900元/噸,漲50元;1#鉛錠報17175元/噸,漲25元;1#鎳報124600元/噸,漲1900元;1#錫報274500元/噸,漲2750元;
近期的有色金屬市場,堪稱一部“冰與火之歌”——內外銅價飆升創下16個月新高,鋁、鋅、鉛、錫、鎳金屬受振跟隨走強。
最吸睛的“銅博士”。印尼Grasberg礦難成為本輪銅價暴漲的導火索:80萬噸濕料涌入礦井、兩名工人遇難、BlockCave礦場或延至2026年復產,這些數字背后是自由港公司預計2026年銅產量將比預期低35%的殘酷現實。更關鍵的是,空頭回補如多米諾骨牌般被觸發,倫敦銅價一度跳漲2%至10172美元/噸,滬銅更是突破82610元/噸。國內銅冶煉企業卻笑不出來——加工費持續低位徘徊,硫酸價格下調直接擊穿盈虧平衡線,每噸銅冶煉副產品損失數百元,后續開工情況仍需密切關注。銅價有望沖擊83500元/噸高位。
鋁市則上演著“關稅博弈”大戲。歐盟貿易執委與美方在吉隆坡峰會重啟鋼鋁關稅談判,美國對歐盟汽車15%的關稅文件雖已生效,但市場更關注油價飆升與銅價暴漲的“雙擊效應”。國內庫存低位疊加國慶備庫預期,鋁價呈現偏強震蕩格局,20650-21000元/噸的參考區間透露出謹慎樂觀情緒。
鋅價走勢則凸顯“多空交織”的復雜性。美聯儲鮑威爾的“數據依賴癥”與聯儲內部分歧,讓美元指數走強抑制了鋅價漲勢。但LME低位去庫態勢不改,倫鋅在30均線附近獲得支撐,國內鍍鋅、壓鑄鋅開工超預期,節前備貨尾聲的消費韌性仍存,21800-22100元/噸的區間預示著短期震蕩修復行情。
鉛市呈現“成本支撐”特征。原生鉛精礦供應緊張與副產品收益較好形成對沖,華北復產與進口原料增加緩解區域性供應壓力。電動自行車電池需求旺季支撐17000-17250元/噸的鉛價,但節后采購轉弱風險不容忽視。
錫市則上演“供應硬約束”劇本。緬甸佤邦復產緩慢與國內冶煉檢修導致精煉錫產量下滑,AI服務器、光伏、新能源汽車的長期需求增長,與淡季家電消費形成“時間差”,272000-276000元/噸的錫價凸顯供應瓶頸的支撐強度。
鎳市呈現“過剩與緊缺”的悖論。電解鎳產量攀升與印尼中間品穩定供應形成長期過剩預期,但新能源需求拉動硫酸鎳進口大增,鎳礦端供應偏緊形成成本底線,121500-124500元/噸的區間預示著上漲潛力。
站在當前時點,有色金屬市場正經歷“宏觀情緒回暖”與“基本面分化”的雙重考驗。美聯儲政策路徑的不確定性、國內貨幣寬松的持續性、各品種供需結構的差異性,都在重塑價格波動的底層邏輯。作為投資者,既要捕捉銅、錫等品種的供應短缺機會,也要警惕鋁、鎳等品種的宏觀情緒擾動。記住:沒有永遠上漲的市場,只有永遠敬畏風險的交易者。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需謹慎。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