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行情:

——10月28日長江現貨價格動態:
1#銅價報88240元/噸,跌100元;升水為70元/噸,跌20元;A00鋁錠報21160元/噸,持平;貼水報35元;0#鋅報22280元/噸,漲50元;1#鋅報22180元/噸,漲50元;1#鉛錠報17350元/噸,跌50元;1#鎳報122450元/噸,跌1200元;1#錫報284500元/噸,漲750元;
近期有色金屬市場呈現"宏觀暖意與基本面分化"的雙重特征,銅強勢飆漲,鋅鋁鉛錫鎳則呈現結構性分化。
宏觀面:中美緩和+降息預期點燃做多情緒
10月25-26日中美吉隆坡貿易磋商取得實質進展,雙方就多項關鍵議題達成共識,美方明確放棄對華加征100%關稅,市場風險偏好顯著回升。美國9月CPI同比增2.2%低于預期,強化美聯儲11月降息預期,流動性寬松利好有色金屬估值。值得關注的是,美元指數本周回落至98.659附近震蕩,使持外幣的買家進口礦成本降低,進一步支撐金屬價格。
銅:缺口擴大與供應擾動共振,劍指17個月新高
滬銅主力2512合約今日高開88080元/噸,漲勢延續。機構預測2025年全球銅市缺口將達12.4萬噸,2026年擴大至15萬噸,逆轉此前盈余預期。LME現貨銅價2026年均價看漲至10500美元/噸,較7月預測上調7.2%,年內累計漲幅已達25%。印尼格拉斯伯格銅礦淹井事故疊加剛果、智利礦山中斷,供應端擾動持續發酵。但需警惕下游訂單疲軟、成本高企導致的交投清淡,今日滬期銅延續偏強漲勢,但現貨銅價漲勢或受限于消費端壓力,預計偏弱調整。
鋁:產能天花板遇上海外減產潮,突破2.2萬關口在即
中國4500萬噸年產量上限政策持續支撐鋁價,2026年均價預期升至2679美元/噸。海外供給端再起波瀾——力拓Tomago鋁冶煉廠因電價暴漲40%啟動停產磋商,該廠年產59萬噸,占澳大利亞總產量近四成。國內鋁水供應提升推動鋁錠去庫進程流暢,社會庫存已降至51.1萬噸,處于近三年低位。需重點關注鋁價突破兩萬大關后下游接貨情緒,這將成為長線站穩的關鍵信號。
鋅:內外分化加劇,高庫存壓制反彈空間
隔夜倫鋅收漲1.29%至3059美元/噸,但國內供增需弱格局未改。2026年市場盈余擴大至23.9萬噸,精煉鋅社會庫存處于歷史峰值。海外高成本煉廠減產推動LME庫存七周連降,現貨升水飆升至52美元/噸,形成"外緊內松"的分化格局。建議維持按需采購策略,警惕國內高庫存對反彈空間的壓制。
鉛錫鎳:弱勢品種面臨結構性挑戰
鉛市呈現"供應局部收緊、需求不振"特征,原生鉛穩定但再生鉛因廢電瓶價格高企復產緩慢,社會庫存雖低但消費平淡,今日鉛價或震蕩下跌。錫市受制于傳統消費電子復蘇緩慢,雖AI、光伏需求提供支撐,但國內冶煉復產潛在影響下預計維持區間震蕩。鎳市則面臨"印尼礦端政策擾動與精煉鎳過剩"的雙重壓力,庫存激增與不銹鋼消費疲軟壓制價格,預計延續震蕩偏弱格局。
后市展望與操作建議
本輪有色金屬行情呈現"宏觀驅動為主、基本面分化"的特征。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三大變量:一是美聯儲11月議息會議結果對流動性的影響;二是中美關稅談判后續進展對貿易流的改變;三是各品種庫存變化對供需平衡的驗證。操作上,建議銅鋁多單持有但設置止盈,鋅鉛采取高拋低吸策略,錫鎳則以觀望為主。
在這場金屬市場的博弈中,宏觀政策的暖風與基本面的結構性矛盾交織,既孕育著機遇也暗藏風險。唯有把握各品種的核心矛盾,方能在波動中捕捉真正的價值。
免責聲明:本文分析基于公開市場數據,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