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8月27日,長江綜合鎢粉均價527000元/噸,較上一個交易日漲25500元。這一價格異動背后,是政策調控、供需失衡及新能源需求爆發的多重合力。
政策收緊:開采配額縮減,供應剛性收縮
2025年自然資源部首批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定為58000噸,同比減少4000噸,降幅6.45%。江西、湖南等主產區配額分別下調8%和6%,部分低產區指標歸零。同時,7月江西、湖南啟動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多家企業因廢水排放不達標被限產整改,國內鎢精礦開工率降至35%,周產量減少約200噸,市場現貨庫存降至15天以內,部分廠商甚至“斷貨”。供應端收縮成為鎢價上漲的直接推手。
需求爆發:新能源領域成核心增量
光伏鎢絲需求滲透率從2024年的20%升至2025年的40%,全球需求預計超4500噸;鋰電池正極添加鎢提升能量密度,2025年消費量同比增22%至1500噸。廈門鎢業等企業在光伏鎢絲領域市占率超50%,其32μm細線化產品切割效率提升20%,加速替代傳統金剛線。傳統領域方面,國家設備更新政策刺激硬質合金市場規模達292億元,軍工訂單同比增長42%,為鎢需求提供穩定支撐。
成本壓力與資源稀缺性凸顯
鎢礦開采成本因環保治理費用增加而上升,疊加資源品位下滑,推高生產成本。中國鎢儲量占全球超60%,產量占84.52%,政策趨嚴加劇全球供應依賴,戰略金屬價值凸顯。歐盟《關鍵原材料法案》將鎢列為“極度重要”資源,倫敦期鎢庫存僅1500噸,創近三年新低,進一步支撐鎢價。
市場情緒:資本涌入戰略金屬板塊
稀有金屬ETF近4天獲連續資金凈流入,合計“吸金”1.8億元,章源鎢業等龍頭企業股價漲停,顯示資本對鎢等戰略金屬的青睞。
后市展望:供需博弈下,鎢價或維持高位運行
短期來看,下游需求階段性疲軟或引發價格回調,但供應收緊政策及新能源需求增長構成核心支撐。中長期,鎢作為戰略金屬,在資源稀缺性及新興領域需求拉動下,價格中樞有望維持高位。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