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國際金價延續上漲態勢,倫敦金現報收3647美元/盎司,較月初上漲2.3%,創年內單月最大漲幅。盡管美聯儲9月18日降息25個基點后市場對政策表態略顯"鴿派"擔憂,但多重因素支撐下,本月黃金價格累計漲幅仍接近10%,滬金期貨更是突破833.58元/克歷史高位。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Barbara Lambrecht指出,短期金價上漲勢頭或暫歇,但美聯儲明年降息次數超預期的預期與亞洲買家逐步適應高位的長期邏輯,仍將推動黃金價格中樞上移。
多重驅動力疊加,金價創歷史新高
本輪黃金上漲核心邏輯體現在三大維度:其一,美聯儲9月降息25個基點后,點陣圖顯示年內還將有兩次降息,2026年聯邦基金利率中值預測下調至3.4%,實際利率下行直接降低黃金持有成本。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滑落至4%以下,美元指數跌破98關口,黃金與美元負相關性凸顯。其二,地緣政治風險持續發酵,俄烏沖突、中東局勢及美印關稅戰升級,推動全球黃金ETF單月增持42噸,資金凈流入規模創2025年新高。其三,全球央行購金潮延續,中國連續10個月增持黃金儲備至7402萬盎司,波蘭、土耳其等國將購金動機從"外匯儲備多元化"升級為"對抗美元信用風險",去美元化趨勢重塑黃金定價邏輯。
短期震蕩與長期趨勢的博弈
受美國非農數據不及預期影響,金價在3600美元心理關口附近震蕩。技術面顯示,TRIX與MACD指標同步金叉,但KDJ指標超買區域(90以上)預示短期回調風險。高盛預測2025年底金價或沖3700美元/盎司,2026年中期突破4000美元;摩根士丹利則將目標價上調至3800美元,而美國銀行更預測2026年上半年國際金價可能觸及4000美元/盎司。
風險與機遇并存的投資邏輯
當前市場需警惕四重風險:政策轉向風險、地緣局勢緩和、技術超買壓力及資金分流效應。比特幣年內120%的漲幅或吸引部分投機資金,但黃金ETF二季度持倉量同比激增173.73%,機構資金占比超60%,顯示市場更傾向穩定性資產。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黃金飾品需求雖萎縮24.69%,但金條消費激增24.54%,反映居民資產配置從"保值"向"投資"轉型,年輕投資者通過積存金、賬戶黃金等產品實現小額配置,規避保管風險并享受杠桿收益。
結論與展望
在全球不確定性常態化的背景下,黃金作為價值儲存工具的地位進一步鞏固。美聯儲降息周期開啟、地緣沖突持續、央行購金常態化三大因素構成黃金長期上漲基石。短期雖面臨技術調整壓力,但中長期配置價值凸顯。投資者需把握震蕩中的區間機會,同時警惕回調風險,理性配置資產。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