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競爭持續升級的背景下,長安汽車于9月24日通過投資者互動平臺披露固態電池研發進展。公司宣布已成立專門研發機構,整合行業資源推進下一代電池技術開發,計劃于2026年完成固態電池裝車驗證,2027年啟動全固態電池量產,目標能量密度突破行業現有水平。
長安汽車的固態電池研發已構建覆蓋材料創新、工藝優化及整車適配的全鏈條體系。相較于行業整體進度,長安汽車的規劃處于領先梯隊。
目前,長安汽車已啟動固態電池核心技術專利布局,覆蓋材料體系、封裝結構等關鍵環節。企業負責人強調,固態電池不僅是技術迭代,更是新能源產業基礎設施的系統性重構。隨著裝車驗證進入倒計時,這場由電池技術突破驅動的產業升級,或將重塑全球新能源汽車競爭格局。
在長安汽車與贛鋒鋰業宣布深化固態電池戰略合作的背景下,這場由動力電池技術革新引發的產業鏈變革,正將有色金屬行業推向新一輪價值重估的臨界點。作為固態電池核心材料的鋰、鎳、鈷、鋯等金屬需求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全球礦產資源爭奪戰與技術標準主導權博弈日趨激烈。
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加速,硫化物電解質技術路線因性能優勢成為主流選擇。據測算,2030年全固態電池量產將帶動碳酸鋰需求達114萬噸LCE,鎳、鈷、錳需求分別突破100萬噸量級,鋯作為鹵化物電解質關鍵組分,需求量或將增長15倍至15.6萬噸。
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正重塑全球礦產資源版圖。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動力電池用金屬進口依存度中,鋰達72%、鈷達95%、鎳達68%,資源安全壓力持續凸顯。隨著回收技術突破,循環經濟或將成為緩解資源瓶頸的關鍵路徑。
【僅供參考,消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