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國內六氟磷酸鋰市場延續強勢上行態勢,報價區間攀升至89,000-99,000元/噸,均價達94,000元/噸,單日漲幅6,500元/噸。
供給端:供給側改革深化,資源約束成為硬瓶頸
行業在陣痛中完成產能出清,市場集中度躍升,馬太效應凸顯。新增產能受制于環保壁壘與漫長調試期,無法緩解當前供給短缺。與此同時,地緣政治與氣候因素正從源頭扼住供應鏈咽喉,關鍵原料進口周期拉長,使得本已緊繃的供給鏈隨時有斷裂風險。
需求端:需求側裂變,新興應用重塑增長極
需求結構正經歷歷史性轉變:儲能市場取代單一動力驅動,成為需求增長的主引擎;高端動力市場則憑借其對性能的極致追求,構筑了穩固的需求基本盤。更值得關注的是,以低空飛行器、智能穿戴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正迅猛崛起,不僅貢獻了可觀的增量,更在牽引產品結構向高附加值領域加速升級。
政策與宏觀:資源本土化倒逼產業鏈重構
主要資源國持續收緊出口政策,推動全球供應鏈向本土化加工轉型。國內政策端強化戰略資源保障,環保政策趨嚴加速高能耗產能出清。宏觀經濟層面,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持續釋放消費潛力,直接拉動六氟磷酸鋰需求環比增長超15%。國際資本加速布局上游資源,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后市展望:高位震蕩或成新常態
短期供需偏緊格局難改,若極端天氣影響物流運輸或技術替代進程不及預期,價格或突破關鍵阻力位。長期來看,固態電池產業化將重塑材料需求結構,但六氟磷酸鋰在高端消費電子與特定動力電池場景仍具不可替代性。行業分析師指出,當前價格已突破成本線并進入上行通道,具備供應鏈掌控能力的企業將優先享受行業紅利。
【信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