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工業硅441#、553#、2202#、3303#四大主流牌號價格同步上漲100元/噸,其中441#硅均價升至9,900元/噸,553#硅達9,500元/噸,2202#硅突破16,350元/噸,3303#硅站上10,700元/噸,單日漲幅均達1.04%。
供給端:西南減產與西北擴產博弈
西南地區受枯水期電價上漲影響,云南、四川等地工業硅企業開工率降下。新疆、內蒙古等西北產區憑借低成本優勢加速擴產,新增產能釋放對沖部分供應缺口,但受環保核查趨嚴影響,實際增量受限。多晶硅行業產能調控政策效應顯現,間接減少工業硅需求預期,但短期西北地區現貨流通量仍維持高位。
需求端:光伏產業鏈傳導分化
多晶硅價格企穩帶動硅片企業補庫需求,N型硅片開工率回升,但電池片環節因終端組件價格承壓,采購積極性偏弱。鋁合金市場受汽車輕量化驅動,再生鋁錠需求增長,但傳統建筑用鋁需求疲軟,整體對工業硅拉動有限。光伏裝機方面,四季度國內分布式項目搶裝加速,預計單月新增裝機增長,支撐多晶硅原料需求。
政策端:能耗標準升級加速行業出清
《硅多晶和鍺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新國標將于2026年底實施,棒狀硅綜合能耗三級標準收緊。云南、四川等地加碼環保限產,要求工業硅企業噸產品電耗低于12,500千瓦時,直接推高西南產區成本中樞。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第三階段覆蓋工業硅,出口企業合規成本增加,倒逼企業升級生產工藝。
宏觀視角:新能源轉型重塑需求結構
全球光伏裝機量突破400GW,帶動多晶硅年消費量增,工業硅需求占比提升。國內“十四五”新型儲能裝機目標上調,形成“光伏+儲能+汽車”三重需求驅動力。但全球經濟復蘇動能減弱,歐洲工業硅進口量下滑,壓制出口市場空間。
后市展望:短期西南減產預期與光伏裝機旺季形成價格支撐,多晶硅原料級產品或上探10,200元/噸關口,但需警惕多晶硅企業套保拋壓。中長期看,能耗標準升級將重塑行業格局,具備水電資源與技術優勢的西北龍頭企業將主導市場,2026年工業硅價格中樞或系統性上移10%-15%。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數據來源于公開披露,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