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10 月 17 日,長江綜合金屬釹均價報 726250 元 / 噸,較上一交易日重挫 15000 元;氧化釹均價同步跌至 578750 元 / 噸,單日跌幅達 2500 元。這一跌勢背后是下游需求旺季遇冷、庫存壓力高企與政策預期消化的三重利空共振,讓稀土市場的 "金十月" 預期遭遇重錘。
需求端旺季啞火,新能源與消費電子雙重承壓
作為釹鐵硼永磁體的核心原料,釹的需求命脈與新能源汽車等終端產業深度綁定,而 10 月以來的車市表現顯著低于市場預期。乘聯會數據顯示,10 月 1-12 日全國乘用車新能源市場零售 36.7 萬輛,同比去年同期下降 1%,其中第一周日均零售同比跌幅高達 18%。9 月車企為沖刺季度目標的集中生產過度透支了 10 月初的需求,疊加國慶假期出游熱對終端消費的分流,終端提車節奏放緩直接傳導至上游采購環節。
下游磁材企業的經營狀態更直觀反映需求疲軟。江西某中型磁材企業透露,當前氧化釹庫存可滿足至 10 月中旬,短期暫無補庫計劃,行業整體已進入補庫尾聲。消費電子領域的拖累同樣明顯,9 月全球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同比下滑 8%,3C 領域對中低端釹鐵硼磁體的需求持續萎縮,形成 "終端疲軟 — 磁材觀望 — 原料滯銷" 的傳導鏈條。更值得關注的是,新萊福自主研發的第四代 SmFeN 磁材已實現 30 噸 / 月中試量產,雖短期難以大規模替代釹鐵硼,但已進入特斯拉測試環節,顯著動搖市場信心。
出口端的壓力進一步加劇需求困境。受美國對中國汽車零部件加征關稅影響,國內稀土永磁出口訂單較去年減少 15%-20%,磁材企業出口占比從 35% 降至 28%,終端需求疲軟通過產業鏈向上傳導,直接壓制了釹的采購需求。
庫存積壓成 "堰塞湖",龍頭擴產放大供應壓力
與需求疲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供應端的持續放量與庫存高企成為價格下行的核心推手。截至 10 月 8 日,國內金屬釹社會庫存達 1200 噸,較上月激增 20%,庫存消費比升至 0.8 個月,結束了此前連續 5 個月的去化態勢。庫存高企下,貿易商出貨意愿顯著增強,部分企業為回籠資金主動讓利拋售,僅北方地區金屬釹現貨拋單量就曾占單日成交量的 45%,進一步放大價格跌幅。
龍頭企業的產能釋放節奏更讓市場承壓。北方稀土 9 月氧化鐠釹排產環比提升 8%,其中氧化釹產量占比高達 55%,新增產能集中釋放導致市場流通量激增。盛和資源的供應補充同樣值得關注,其坦桑尼亞 Ngualla 項目預計明年投產,該礦蘊含 1850 萬噸礦石,鐠釹含量達 21%,未來年產能可達 3.7 萬噸精礦,市場對長期供應寬松的預期持續升溫。盡管緬甸稀土礦進口因內戰同比下降 37%,但主要影響重稀土供應,對輕稀土釹的補充作用有限,反而加劇冶煉廠 "加速變現" 的出貨心態。
政策預期降溫,市場回歸供需基本面主導
10 月 9 日商務部發布的稀土相關物項出口管制新規,在初期引發市場對供應收縮的擔憂后,隨著細則明確已逐步被消化。新規雖將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等核心技術納入出口管制,并對境外含中國技術的稀土產品實施追溯管理,但設置了合理的過渡期,且主要針對技術輸出環節,對當前現貨供需格局影響有限。前期因政策預期上漲的行情缺乏持續支撐,市場重心重新回歸供需基本面。
更關鍵的是,國家收儲等托底政策尚未出現實質性動作。盡管《稀土開采和稀土冶煉分離總量調控管理暫行辦法》強調總量管控,但合規產能的有序釋放已足夠覆蓋當前需求,政策紅利對短期價格的提振作用基本消退。從資金動向看,北方稀土股價 9 月以來累計下跌 16.8%,成交量萎縮 30%,顯示資本市場對稀土板塊短期走勢已轉向謹慎。
短期調整難止,長期需待需求與政策共振
對于后續走勢,業內普遍認為釹價仍將處于 "去庫存" 的調整階段。短期來看,供需失衡的矛盾尚未緩解,10 月上半月新能源汽車零售同比下滑的態勢若未能扭轉,金屬釹價格可能進一步下探支撐位,氧化釹受庫存壓力影響的回調風險尤為突出。
但中長期而言,稀土的戰略價值仍有堅實支撐。2025 年全球高性能磁材需求預計翻倍至 15 萬噸,新能源汽車、工業電機等領域需求持續擴張,預計 2026 年釹系產品供需缺口將擴大至 8000 噸。政策端的潛在利好也值得關注,國家對稀土非法冶煉的打擊力度持續加大,若后續能出現實質性的產能收縮,或四季度收儲政策落地,將有效改善供需結構。此外,出口管制政策的長期影響將逐步顯現,合規稀土產品的全球議價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