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釩鐵FeV50-B報價區間跌至85,000-86,000元/噸(均價85,500元/噸),FeV80-B報價區間下探至136,000-137,000元/噸(均價136,500元/噸),單日跌幅分別達1.16%和1.44%。
供給端:產能釋放與替代品沖擊并存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釩生產國,產能持續釋放,市場供應整體充裕。盡管環保限產政策導致部分中小廠商減產,但頭部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提升資源利用率,有效對沖政策影響。與此同時,鈮鐵等替代品進口量持續攀升,憑借性價比優勢搶占釩鐵在建筑用鋼領域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擠壓行業利潤空間。國際市場方面,主要產區供應波動(如俄羅斯釩礦減產、南非電力危機緩解)對全球市場影響有限,整體供應仍顯寬松。
需求端:傳統領域萎縮與新興賽道博弈
鋼鐵行業需求持續疲軟,建筑用鋼領域消費量同比顯著下降,鋼廠壓價力度加大。反觀新能源領域,氫能儲罐用釩量加速增長,固態電池用釩基材料量產推動高端需求提升,但短期內難以彌補傳統領域缺口。
社會庫存持續累積,港口現貨成交以剛需為主。貿易商對后市分歧顯著:部分廠商因成本倒掛惜售,而資金壓力較大的中小貿易商加速拋貨,導致現貨價格承壓。期貨市場庫存處于歷史高位,投機資金撤離加劇價格波動。原料端價格持續下探,成本支撐位進一步下移,削弱市場信心。
政策端:環保限產與出口管制雙刃劍
國內環保檢查趨嚴,主要產區開采受限,原料提釩成本線跌破行業平均水平,中小廠商加速出清。與此同時,國際供應鏈波動加劇市場不確定性。
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對大宗商品價格形成短期支撐,但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壓制工業金屬需求。國內鋼鐵行業減量發展政策持續推進,傳統需求“基本盤”持續萎縮。新能源賽道雖保持增長,但技術路線迭代風險制約需求釋放節奏。
當前價格下跌本質上是傳統需求塌陷與新興需求培育期錯配的結果。四季度需關注兩大變量:一是氫能儲罐等新興領域訂單放量進度;二是固態電池技術商業化進程。若新能源需求增速不及預期,價格或進一步下探至行業成本支撐區間。
【僅供參考,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