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行情:

——9月22日長江現貨價格動態:
1#銅價報80310元/噸,漲200元;升水為200元/噸,漲10元;A00鋁錠報20750元/噸,跌60元;貼水報10元;1#鋅報21880元/噸,跌50元;0#鋅報21980元/噸,跌50元;1#鉛錠報17200元/噸,持平;1#鎳報122800元/噸,跌250元;1#錫報272750元/噸,漲3500元;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如同一顆投入市場的石子,在有色金屬領域激蕩出復雜漣漪。不同于市場預期中的“寬松狂歡”,本交易日銅鎳錫高開震蕩,而鋁、鋅、鉛金屬價格則偏向“橫盤調整”特征,這背后既有宏觀政策博弈的暗流,也有基本面供需的微妙平衡。本文將從三大維度拆解當前市場邏輯,揭示有色金屬的分化真相。
一、宏觀迷霧:降息敘事下的“預期差”博弈
本次降息雖符合市場預期,但鮑威爾“鷹派”表態直接澆滅了市場對“持續寬松”的幻想。美元指數應聲反彈,以美元計價的金屬商品對非美買家而言成本驟增,銅價上行空間被明顯壓制。值得關注的是,美國三大股指卻逆勢走強,折射出資本市場對“軟著陸”的樂觀預期與實體金屬需求的“脫敏”現象。這種宏觀情緒的撕裂,在鋁、鋅等品種上尤為明顯——鋁價因終端消費乏力承壓回調,鋅價則因全球粗鋼產量下滑、庫存翻倍至9.9萬噸而持續承壓。
二、基本面分化:供需錯配下的結構性機會
在宏觀不確定性下,各金屬品種的基本面差異成為價格分化的關鍵推手。銅市場呈現“緊平衡”特征:海外礦端干擾率攀升、國內銅精礦加工費低位徘徊,疊加國慶前下游備庫需求,銅桿開工率保持穩定,支撐銅價在79900-80500元/噸區間震蕩。錫則因LME庫存降至2505噸歷史低位,疊加AI服務器焊料需求激增,成為本輪最耀眼的“逆襲者”——供需缺口擴大預期下,錫價短期或維持高位運行。
反觀鋁市場,盡管臨近國慶備貨帶來階段性需求改善,但國內終端消費“觀望著陸”、鋁水比例高企導致的實際供應增量有限,使得鋁價上行壓力持續存在。鉛市場則陷入“供需雙弱”僵局:電解鉛檢修導致產量環比下降,但鋰電池對鉛酸電池的替代趨勢不可逆,傳統旺季需求改善有限,價格波動幅度受限。
三、政策變量:中國“國補”政策能否成為破局鑰匙?
值得重點關注的是,中國9月21日重啟的“國補”政策正悄然改變需求版圖。政策覆蓋家電、汽車、家裝領域,直接提振鋁的汽車輕量化需求、銅的家電制造需求。這一政策紅利在錫的半導體焊料需求回暖、鎳的軍工高溫合金需求韌性中均有體現。然而,政策效應的釋放需要時間,且面臨鋰電池、鈉電池等技術路線的長期競爭壓力,其持續性仍需觀察。
結語:震蕩中尋找結構性機會
當前有色金屬市場正處于宏觀預期修正與基本面分化的交叉路口。短期來看,銅、錫或因供需緊平衡維持強勢,鋁、鉛則需警惕宏觀情緒轉弱帶來的回調風險。投資者需重點關注三點:一是美聯儲后續降息路徑的明確信號;二是中國“國補”政策對終端需求的實際拉動效果;三是各品種庫存的邊際變化。在“寬幅震蕩”成為主旋律的當下,唯有把握結構性機會,方能在分化行情中行穩致遠。
免責申明:本文分析基于公開市場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