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行情:

——10月20日長江現貨價格動態:
1#銅價報85990元/噸,漲1050元;升水為170元/噸,漲10元;A00鋁錠報20930元/噸,跌20元;升水報15元;1#鋅報21790元/噸,持平;0#鋅報21890元/噸,持平;1#鉛錠報17075元/噸,漲25元;1#鎳報122500元/噸,跌250元;1#錫報280500元/噸,跌1000元;
當全球市場在“中國刺激預期”與“美國流動性緊縮”的拉鋸中震蕩,有色金屬價格正上演分化大戲——銅價在供應收緊與需求韌性支撐下逆勢走強,而鋁、鋅、鉛、錫、鎳則在各自供需壓力下承壓。這場宏觀與微觀的雙重博弈,正揭示出金屬市場的結構性機會與風險。
【銅市:供應收緊疊加需求韌性,逆勢領漲底氣足】
盡管上海期交所銅庫存升至4月25日以來新高,LME現貨貼水擴大至27美元/噸,但銅價依然展現強勁韌性。海外銅礦減產導致的原料供應緊張預期持續發酵,疊加汽車、基建領域需求旺季的支撐,銅價短期維持“易漲難跌”格局。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100%關稅不可持續”的表態進一步緩和貿易戰擔憂,為銅價注入風險偏好支撐,成為逆勢領漲的關鍵動力。
【鋁市:高位震蕩顯疲態,需求壓制待突破】
滬鋁市場呈現“供需有限、庫存下降”的微妙平衡,但高價抑制下游采購節奏,疊加中美貿易博弈的不確定性,鋁價上行動力不足。盡管現貨到貨減少與庫存下降形成短期支撐,但需求端未現強勁拉動,鋁價或延續高位震蕩整理,今日現鋁面臨下跌壓力。
【鋅市:供應過剩壓頂,需求疲軟難抬頭】
國內鋅錠社庫持續累積,房地產低迷拖累鍍鋅消費,LME鋅高位轉跌打開出口窗口,但全球鋅元素供應過剩預期不改。盡管汽車基建表現尚可,但需求端亮點不足,鋅價3080美元/噸一線承壓,短期滬鋅或看2.17-2.35萬元/噸區間震蕩,難現趨勢性上漲。
【鉛市:供應趨于寬松,需求平穩待變】
原生鉛復產疊加再生鉛開工率提升,鉛市供應趨于寬松。廢電瓶供應緊張雖限制產量釋放,但進口粗鉛可部分補充原料。下游維持剛需采購,社會庫存小幅去化,但需求端未現明顯增長,鉛價短期或窄幅震蕩,需警惕復工后供應寬裕對價格的壓制。
【錫市:礦端瓶頸難解,需求青黃不接】
緬甸佤邦復產增量有限,國內錫精礦加工費低位徘徊,冶煉廠開工率受抑。消費電子訂單疲軟,新興需求放量節奏仍需觀察。錫市短期陷入“供應彈性不足”與“需求接力不暢”的拉鋸狀態,錫價弱勢震蕩,日內或小跌,倫錫阻力關注27,950美元/噸。
【鎳市:供應過剩加劇,需求結構分化】
LME鎳庫存突破25萬噸,國內社庫持續累積,印尼低成本濕法中間品涌入加劇供應過剩。不銹鋼領域需求疲軟,新能源電池需求雖剛性但難抵傳統領域下滑。鎳豆消費受MHP擠壓,鎳價反彈乏力,今日現鎳或小跌。
【行業視角:結構性機會與風險并存】
當前有色金屬市場呈現明顯分化格局:銅價在供應收緊與需求韌性支撐下逆勢走強,而其他金屬則因各自供需壓力承壓。投資者需密切關注中國刺激政策落地節奏、美國通脹數據及美聯儲政策動向,同時警惕地緣沖突對市場風險偏好的沖擊。在這場宏觀與微觀的博弈中,結構性機會與風險并存,唯有精準把握供需脈絡,方能穿越周期波動。
【結語】
宏觀暖流與寒流交織,供需博弈推動有色金屬價格分化。銅價逆勢走強的背后,是供應收緊與需求韌性的雙重支撐;而其他金屬的承壓,則反映了各自供需基本面的壓力。在這場結構性行情中,投資者需保持清醒頭腦,既要看清宏觀大勢,更要洞悉微觀細節,方能把握真正的投資機會。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對市場進行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