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市場還在驚嘆鈷價年內暴漲143%的“神話”時,10月22日長江現(xiàn)貨1#鈷突然“變臉”——單日暴跌5000元/噸至41.1萬元/噸,跌幅超1%。這場看似突兀的跳水,實則是剛果(金)出口配額“鎖喉”、庫存見底搶貨潮、資金與產業(yè)共振三重力量交織下的必然波動。鈷,這個被稱為“新能源電池心臟”的戰(zhàn)略金屬,正上演著供應剛性收縮與需求結構性爆發(fā)之間的激烈博弈。
供應“斷流”:剛果配額制如何鎖死全球供給?
剛果(金)作為全球76%鈷產量的“絕對霸主”,其10月16日落地的出口配額制堪稱“致命一擊”。根據新規(guī),2025年剩余時間鈷出口上限僅1.8萬噸,2026-2027年每年配額鎖定9.66萬噸,較2024年實際出口量銳減56%。更致命的是,配額70%分配給本地冶煉企業(yè),國際礦企如洛陽鉬業(yè)、嘉能可僅能獲得30%的配額,實際產能利用率被壓縮至三成以下。
“這不是簡單的減量,而是供應鏈的‘系統(tǒng)性坍塌’。”一位頭部礦企高管直言。剛果東部沖突升級已導致該地區(qū)20%產能停產,實際出口量或低于配額上限。而印尼作為新興供應方,2025年伴生鈷產量僅3.2萬噸,遠無法填補12.2萬噸的全球缺口,缺口率高達48%。
需求“井噴”:新能源汽車與新興場景的“鈷依賴”
供應收縮的同時,需求端卻呈現(xiàn)“爆發(fā)式增長”。10月正值新能源車“金九銀十”旺季,三元電池裝機量占比回升至41%,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頭部企業(yè)單筆補庫訂單超500噸,較上月增長40%。更值得關注的是,低空經濟、長時儲能等新興場景加速滲透——eVTOL飛行器用三元電池鈷含量較傳統(tǒng)動力電池高出30%,進一步放大需求缺口。
國內庫存數據更顯緊張:截至10月中旬,國內電解鈷社會庫存僅2800噸,較年初下降62%,庫存消費比降至0.3個月,河北、江蘇等地多家冶煉企業(yè)因缺料減產,行業(yè)開工率從65%驟降至40%。
資金與產業(yè)共振:漲勢中的“雙刃劍”
金融市場與產業(yè)端的聯(lián)動進一步推高鈷價預期。國際市場上,嘉能可將2025年末鈷價目標價上調至42萬元/噸;國內市場中,資金通過滬鎳等關聯(lián)品種間接布局鈷價行情,滬鎳主力合約單日成交量激增45%,形成跨品種聯(lián)動上漲效應。貿易商惜售情緒加劇,河北地區(qū)民間庫存成本僅19萬元/噸的電解鈷,報價已普遍上浮至41萬元/噸以上,價差達22萬元/噸。
短期與長期:沖頂45萬還是回調風險?
機構普遍認為,四季度鈷價仍將保持強勢,短期或劍指45萬元/噸。剛果(金)配額制執(zhí)行嚴格,違規(guī)企業(yè)將被永久禁止出口,且10%產量需預留為國家戰(zhàn)略儲備,實際流通量進一步壓縮。需求端,新能源汽車四季度產銷旺季疊加儲能電池訂單激增,單季度鈷需求或達8萬噸,創(chuàng)歷史新高。
中長期來看,鈷價強勢邏輯將持續(xù)夯實。供應端,剛果(金)2026-2027年配額僅為年產量的44%,且嘉能可等國際礦企2026年前無新增產能釋放,供應緊張格局將持續(xù)至少18個月。需求端,2025年全球鈷需求同比增長18%,新能源汽車、儲能、低空經濟三大領域貢獻主要增量,預計2026年全球鈷需求將突破30萬噸,價格中樞或穩(wěn)定在35萬元/噸以上。
警惕“政策變數”
需警惕的是,剛果(金)配額豁免條款若落地,或對市場情緒形成沖擊。但“供應剛性收縮+需求結構性增長”的核心邏輯未改,鈷價回調空間有限。
整體看,鈷價的高位回調,本質是新能源革命下戰(zhàn)略金屬的“價值重估”。當剛果(金)的出口配額鎖死全球供給,當新能源汽車與低空經濟催生“鈷依賴”,當資金與產業(yè)共振推高預期,鈷價沖高并非偶然,而回調亦在情理之中。對于投資者而言,讀懂這場“供應與需求、政策與市場、短期與長期”的多重博弈,比追逐價格波動更重要——因為真正的機會,永遠藏在趨勢的轉折點上。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對市場進行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