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2 日,長江現貨 1# 白銀均價報 11370 元 / 千克,較前一交易日大幅下跌 545 元;截至上午 11:00,滬白銀主力 2512 合約價格跌至 11319 元 / 千克,單日跌幅達 4.58%,日內跌額 543 元。國內白銀市場迎來劇烈調整,與國際市場貴金屬集體走弱形成呼應。
從當日市場驅動因素來看,獲利了結與技術性回調成為暴跌主因。此前白銀價格經歷了一輪強勢上漲,10 月上旬國際現貨白銀首次突破 50 美元 / 盎司,創下 1980 年以來的歷史新高,國內市場同步升溫,深圳水貝等核心集散地甚至出現 "一銀難求" 的搶購潮,公斤級銀條提貨需排隊一個月。短期過快的漲幅積累了大量獲利盤,在市場情緒轉向謹慎之際,集中拋售引發連鎖反應,這一趨勢在貴金屬板塊表現尤為明顯,當日黃金 T+D 同步下跌 4.91%,滬金主力合約跌幅達 4.87%。
美元指數前期漲勢的滯后影響同樣不可忽視。盡管 10 月 22 日亞市盤中美元指數小幅回落至 98.89 附近,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 98.973 下跌 0.087%,但此前美元指數已實現三連漲,累計漲幅約 0.4%。作為以美元計價的貴金屬,白銀價格與美元指數存在典型負相關性,前期美元走強已對白銀形成估值壓力,即便當日美元小幅回調,市場對美元短期趨勢的預期仍壓制了白銀買盤力量。
此外,地緣政治避險情緒降溫進一步加劇價格承壓。當日俄烏局勢出現新變化,"特普會" 籌備遇阻后,歐洲多國領導人簽署聯合聲明,支持以當前戰線為基礎立即停火并啟動和談,盡管俄方對此表示反對,但市場對沖突緩和的預期顯著上升。白銀兼具貴金屬的避險屬性與工業金屬的商品屬性,避險需求的快速收縮使得價格失去重要支撐,這與美股中科技股承壓、避險資金流向美債的市場特征形成一致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回調并未改變白銀市場的長期供需格局。數據顯示,全球白銀已連續五年出現供應短缺,2024 年供需缺口達 5000 噸,2025 年預計仍將維持 4000 噸左右的缺口。光伏、AI 半導體等領域的需求增長成為核心驅動力,僅 2025 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就將帶來 5.2 萬 - 6.5 萬噸的白銀需求增量,而 10 月 20 日 COMEX 白銀庫存較前一日減少 93.05 噸,庫存持續去化也反映出實體需求的韌性。這種短期情緒主導與長期基本面支撐的矛盾,使得當前白銀市場呈現出 "急跌與缺口并存" 的復雜特征。
對于后市而言,短期需重點關注美聯儲 10 月議息會議動態、美元指數 98.02 關鍵支撐位的有效性,以及獲利了結情緒的釋放節奏;長期則需跟蹤光伏裝機數據與礦產銀供應增速,供需缺口的持續擴大或為價格提供修復動力。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