鈷,這一被譽為“白色石油”的戰略金屬,已成為新能源與高端工業領域的核心命脈。作為具備獨特鐵磁性與高穩定性的銀灰色金屬,鈷在鋰電池正極材料中貢獻了超過60%的全球需求,是提升能量密度與安全性的關鍵技術支撐;在高溫合金領域,它助力航空發動機突破耐熱極限;同時也是永磁材料、醫療放射等重要場景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元素。隨著電動汽車、低空經濟、儲能系統等產業爆發式增長,鈷資源的供應鏈穩定已成為大國競爭焦點,而其在地緣政治與資源分布上的高度集中性,更使其成為新一輪能源轉型中備受關注的“卡脖子”材料。
價格急轉:從月內連漲到單日“跳水”,市場情緒驟變
2025年10月21日,據長江有色金屬網獲悉,今日長江現貨市場鈷價報416000元/噸,較前一日暴跌21000元/噸,創下當月最大單日跌幅。這一數據與月初(10月9日)長江現貨市場鈷價報351000元/噸相比,雖全月仍呈現上漲趨勢,但月末的急速“變盤”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鈷價??的沖高回落,折射出供應端庫存壓力與需求端增長乏力的雙重擠壓。
供應困局:剛果金“配額制”落地,但庫存壓力短期凸顯
全球鈷供應呈現“一級主導、多元補充”格局,但結構性矛盾突出。剛果(金)作為核心供應國(占全球產量70%-75%),剛果(金)自10月16日起實施鈷出口配額制,其出口配額制導致四季度流通量銳減,且運輸周期延長使供應缺口延續至2026年初。印尼等新興資源地雖加速增產,但年產量不足全球10%,且伴生礦冶煉效率受限,難以對沖主產區收縮壓力。再生鈷產業雖快速發展,當前回收體系仍以消費電子類廢料為主,對動力電池用鈷的供給貢獻不足,短期難以成為決定性補充力量。
需求分化:新能源賽道強勁,但“去鈷化”趨勢不可忽視
需求側進入“總量增長、結構分化”階段。新能源汽車與儲能領域保持強勁拉動,高端三元電池仍依賴鈷提升能量密度,固態電池等下一代技術亦明確鈷的應用價值。低空經濟(無人機、eVTOL)等新興場景進一步拓展需求空間。然而,磷酸鐵鋰電池市占率提升至75%,鈉離子電池商業化加速,持續擠壓鈷在動力領域的需求占比。消費電子、高溫合金等傳統領域需求穩健但增速平緩,形成“增量有亮點、存量承壓力”的復雜格局。
產業鏈重構:上游占優、中游承壓、回收突圍
頭部企業:華友鈷業、洛陽鉬業等在剛果(金)和印尼布局的資源型企業,憑借自有礦山和配額優勢,成為最大受益者,利潤彈性顯著。
中游冶煉企業:若無自有礦或長協保障,面臨原料成本高企、利潤空間壓縮的風險。
再生鈷企業:格林美等企業通過回收業務布局,有望受益于再生鈷需求增長,但技術門檻和成本控制是關鍵。
相關龍頭企業
洛陽鉬業:資源為王,穩居全球鈷供應鏈核心地位
依托剛果(金)TFM、KFM兩大核心銅鈷礦,洛陽鉬業穩居全球鈷供應鏈主導地位。2025年上半年鈷產量逆勢增長,成本優勢與資源儲備使其在價格波動中持續發揮市場“穩定器”作用。
華友鈷業:產業鏈協同,構建從資源到材料的閉環生態
華友鈷業通過“資源-材料-回收”全鏈條協同,實現業績高質量增長。憑借濕法冶煉與回收技術領先,卡位下一代電池材料,深化與國際廠商合作,提升全球能源材料話語權。
短期展望:鈷價或熱度持續攀升,中長期仍存支撐
綜上,2025年10月鈷產業鏈處于供應緊張、需求旺盛、價格高位的格局,頭部企業憑借資源布局和產業鏈整合能力占據優勢,而中游企業面臨成本壓力和需求波動風險。未來需關注政策調整、替代技術進展及供應鏈多元化布局的進展。
(注:本文為原創分析,核心觀點基于公開信息及市場推導,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做為入市依據 )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