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國內氧化鋅現貨報價區間為20,550-20,850元/噸,均價較前一交易日小幅上漲20元至20,700元/噸。
上游原料供應結構性調整持續推進,而新能源領域需求增量尚未形成規模支撐,產業鏈上下游博弈進入關鍵階段。
從供應端觀察,氧化鋅原料供應體系正經歷深刻變革。鋼廠提效政策導致鋅渣產量同比下降,迫使企業轉向采購粗鋅,間接推升原料成本。進口鋅精礦加工費維持高位,港口庫存較年初增長12%,疊加東南亞地區新增產能集中釋放,國內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華北地區環保管控升級導致鍍鋅廠開工率下降,鋅渣供應量減少,氧化鋅企業原料采購成本剛性上漲。
需求端呈現顯著分化特征。傳統輪胎行業受海外反傾銷調查影響,出口量環比下降15%,氧化鋅采購量收縮至年內低位。涂料及陶瓷領域受房地產投資拖累,訂單量同比減少,部分中小廠商開工率降至六成以下。值得關注的是,新能源領域需求增量初顯:電子級氧化鋅受電網投資拉動,訂單量同比增長8%;光伏玻璃膜用納米氧化鋅需求增速顯著,成為需求端少有的亮點。
成本支撐與庫存壓力形成雙向制約。冶煉廠加工費持續承壓,部分中小廠商毛利率收窄至5%以下,而中游前驅體企業通過長單鎖定原料成本,下游電池廠對高價接受度有限。國內主要倉儲基地入庫量環比增長18%,但貿易商普遍采取封盤待漲策略,實際成交多偏向低價區間。鉛鋅概念板塊近期表現活躍,龍頭企業股價月漲幅超50%,反映市場對鋅產業鏈價值重估的預期。
當前價格已逼近部分企業成本線,若四季度房地產政策調整落地及海外礦山復產延遲,市場中樞有望上移。但需警惕兩大風險:焦炭價格回調可能刺激冶煉利潤修復,帶動產能釋放;光伏裝機放量節奏若不及預期,高純度氧化鋅需求增量或難以覆蓋傳統領域萎縮缺口。
【僅供參考,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