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銅市現“冰火兩重天”的格局——一邊是印尼礦難砸出的50萬噸供應黑洞,另一邊是資本蜂擁而入掀起的4300億資金狂潮。這波銅價飆漲的背后,藏著三重致命邏輯鏈:供應端“黑天鵝”暴擊、需求端AI革命狂吸銅,以及資本對“戰略資源”的瘋狂押注。
先說供應端這顆“定時炸彈”。自由港印尼銅礦的泥漿潰涌事故,直接讓全球銅市在2025-2027年面臨累計50萬噸的供應缺口,相當于智利全年產量的12%。高盛分析師拍桌子斷言:“這根本不是短期擾動,是能掀翻銅價的‘黑天鵝’!”更絕的是,該礦最早2027年才能恢復生產,相當于給銅價上了三年“保護鎖”。國內銅精礦加工費已跌至-40美元/噸,冶煉廠“賠本賺吆喝”的日子,怕是要熬到頭了。
需求端更刺激。AI服務器集群像無底洞般吞噬銅材,未來十年全球數據中心就要吃掉430萬噸銅,相當于智利一年的產量!更別提新能源汽車、5G基站這些“銅耗子”。美國把銅列為“戰略資源”,中國反內卷政策落地,銅業協會那句“堅決反對內卷式競爭”,簡直就是給火熱的銅市再添一把柴。
資本“毒眼”。9月25日滬銅2511合約單日吸金77億,有色金屬ETF近10億資金9天涌入,對沖基金在COMEX銅期貨的凈多頭頭寸連續六周暴增,從1.8萬份飆到4.3萬份。這些“聰明錢”用真金白銀投票:銅,就是下一個超級周期的“硬通貨”!
但需謹慎。銅價已站上82710元/噸高位,LME銅盤中摸到10500美元/噸,短期波動風險不小。不過,當供應缺口遇上AI革命,當資本涌入撞上戰略地位,銅價這趟“火箭”怕是要飛得更久。正如高盛那句:“銅價必須漲!”——不是虛張聲勢,是供需鐵律。
綜合當前形勢來看,“銅”早已不是傳統工業金屬那么簡單了。它是AI時代的“數字石油”,是地緣博弈的“戰略棋子”,更是資本追逐的“財富密碼”。但記住,投資不是賭博,盯緊礦端復工進度、AI需求落地速度,還有美聯儲政策風向,才能在這波銅市狂潮里,把穩舵、行遠船。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