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一、寧德時代Q3業績穩增,產能滿負荷擴產宣告走出低迷周期
2025年10月20日,寧德時代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業績。盡管單季營收1042億元略低于市場預期的1200億元(主因儲能交付周期長致收入確認滯后、鐵鋰電池占比提升未提價),但核心運營指標釋放積極信號:公司產能利用率已達滿負荷狀態,國內外產能加速擴張,存貨高增印證訂單充足,標志著其已走出持續兩年多的低迷期,正式邁入新經營周期。
三季度,寧德時代電池出貨量180GWh(確收口徑165GWh),與市場全年610GWh預期匹配;電池單價環比持平于0.56元/Wh(因鐵鋰占比提升對沖碳酸鋰漲價)。毛利率微升至25.8%,歸母凈利潤185.5億元符合預期,核心主營利潤(剔除補貼、投資收益等非經常性損益)同比增長30%,顯示主業盈利能力改善。
海豚投研分析指出,寧王已擺脫產能“躺平”期,未來增長依賴優質產能擴張與規模效應,而非單價提升。2026年若按1TWh排產、850GWh確收、單瓦凈利0.11元測算,預計凈利潤900-950億元,對應估值約2-2.5萬億元(H股現處該區間)。短期看,四季度新能源車補貼退坡或推高動力電池需求,寧王滿產狀態下凈利潤或達200億元,全年業績有望超預期。
業內認為,隨著儲能需求爆發、海外市場拓展及產業鏈協同能力強化,寧德時代已進入供需緊平衡的“舒適區”,新產能周期將驅動業績與估值雙升。
資訊二、楚能新能源第三季度儲能出貨量超25GWh,前三季累計破50GWh 全球布局加速
2025年10月22日,楚能新能源發布2025年第三季度儲能業務核心數據:單季儲能電池出貨量超25GWh,9月單月出貨量突破9GWh,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前三季度累計出貨量超50GWh,較2024年全年20GWh的規模大幅增長150%,展現出強勁的市場擴張動能。
自去年下半年起,楚能已投產的三大生產基地持續滿負荷運轉,產能釋放效率行業領先。其主力產品314Ah儲能電池作為行業首批量產型號,憑借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及優異性能,深受海內外市場青睞,累計出貨量已超50GWh,成為支撐公司增長的核心引擎。
2025年以來,楚能新增中標及簽約訂單已超80GWh,客戶矩陣涵蓋兩大維度:一方面與中國電建、中核匯能、中國能建等央國企電力集團深度合作;另一方面綁定陽光電源、海博思創、Immersa等全球儲能系統頭部廠商,市場滲透力持續增強。
為匹配全球儲能市場需求,楚能加速產能布局:宜昌二期80GWh項目已于9月26日開工,襄陽70GWh項目9月完成簽約并將盡快啟動建設。按當前建設進度,預計2026年底公司將形成超300GWh有效產能,進一步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業內分析指出,楚能出貨量的爆發式增長,既受益于全球儲能市場的高景氣度,亦源于其“產能高效釋放+全球化客戶拓展”的雙輪驅動。隨著襄陽、宜昌等項目陸續投產,楚能將進一步強化供應鏈韌性,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更堅實的“楚能力量”。
資訊三、勁勝新能源4GWh動力電池項目簽約廣西桂平 總投資10億元布局鋰電新賽道
2025年10月15日,勁勝新能源(深圳)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勁勝新能源”)與廣西桂平市正式簽約年產4GWh鋰離子動力電池及電池組裝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0億元,將分兩期建設,進一步完善廣西新能源產業鏈布局,為區域鋰電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根據規劃,項目一期為年產3GWh鋰離子、鈉離子動力電池及電池組產線,擬建設4條相關電芯生產線;二期加碼先進技術,布局年產1GWh半固態電池及電池組裝產線,新增半固態電池電芯與組裝生產線各一條。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形成年產4GWh鋰離子動力電池及電池組裝的綜合產能。
勁勝新能源業務覆蓋電池技術研發、銷售及新能源廢舊電池回收梯次利用等領域,具備較強的技術整合與產業鏈協同能力。此次簽約項目不僅是企業拓展產能、強化市場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更將通過引入鋰離子、鈉離子及半固態電池多元技術路線,填補桂平乃至廣西在新型儲能電池制造領域的空白,帶動上下游配套企業集聚,推動區域新能源產業集群化發展。
【信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