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充電焦慮”到“電力玩家”: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如何點亮新能源未來?
2025年秋,當杭州新能源車主項江南開著電動車從杭州一路南下至廣東,沿途充電樁“鄉鄉通”的便利讓他直呼“說走就走”。這背后,正是“十四五”期間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在能源領域的“關鍵落子”——從城市到鄉村,從充電到放電,一場關于“電”的革命正在悄然重構中國人的出行與生活。
充電圈“縮圈”:0.9公里到15分鐘,充電比加油更方便
五年前,杭州梅林村的充電站還只有4個樁,如今已擴容至16個,還加裝了光儲充一體化設備。車主不僅能直接用屋頂光伏發的“綠電”充電,充電時間還因超充設備縮短一半。更令人驚嘆的是,杭州全市已形成“城區5分鐘、鄉村15分鐘”充電圈,高速服務區超充站全覆蓋,191個鄉鎮充電設施“鄉鄉通”。商場、酒店、停車場……幾乎有停車的地方就有充電站,全國公共充電站總量達30多萬座,較2021年增長303%,遠超加油站的11萬座。
從“用電方”到“參與者”:新能源車主變身“電力玩家”
在深圳,新能源車主黃先生的一次“反向送電”經歷,揭開了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另一重驚喜。中午12點,他將充電槍插入車內,不是充電,而是向電網放電——15度電換來26元收益。這背后是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升級帶來的“車網互動”新模式:負荷高峰期,電網提前發出信號,車主可反向送電獲益;風電光伏高峰時,低電價引導車輛集中充電,消納清潔能源。深圳一家充電站累計放電量已達8200度,相當于1025戶家庭一天的用電量。
虛擬電廠“顯神威”:4500萬輛車成“移動能源網”
這種“削峰填谷”的調控,讓新能源汽車從“用電者”變為“調峰者”。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劉永東指出:“我們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充電設施網絡,車網互動規模化試點希望低谷充電占比達60%。”據測算,2025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接近4500萬輛,若大部分參與車網互動,不僅能形成巨大調峰能力,更將構建起全球最大的分布式綠色能源消費和交易網。
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回望,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建設不僅讓充電樁“從城市鋪到鄉村”,更讓新能源車主從“被動用電”變為“主動參與”。正如深圳虛擬電廠管理中心經理李江南所言:“在光伏高峰時段引導車輛充電,車主平均節省15%成本。”這種“雙向奔赴”的模式,正是新型電力系統與新能源汽車的完美融合——當每輛新能源車都成為“移動充電寶”,當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成為“電力超市”,中國正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書寫著新能源時代的“中國方案”。
未來,隨著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全面建成,千萬新能源車主將不僅是綠色出行的踐行者,更將成為電力市場的“活躍玩家”。這或許就是“雙碳”目標下,最生動的“人民電力為人民”的注腳。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對市場進行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