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國內電池級四氧化三鈷報價區間躍升至327,500-339,500元/噸,均價333,500元/噸,單日暴漲17,500元/噸,漲幅達5.54%。
供給端:全球鈷原料空前緊張
剛果(金)出口配額制落地:作為全球最大的鈷生產國(占全球產量75.86%),剛果(金)自2月起的鈷出口禁令于10月16日結束,并轉而實施年度出口配額管理。2025年剩余時間的出口上限僅為18,125噸,遠低于正常水平。有分析指出,此政策將導致未來幾年全球鈷市場出現巨大供應缺口。
龍頭企業配額銳減:全球最大的鈷生產商洛陽鉬業2026年所獲出口配額,不到其2024年鈷產量的三成,這極大地加劇了市場對原料短缺的擔憂。
庫存降至歷史低位:在出口禁令的影響下,國內港口的鈷原料庫存已消耗至歷史低位。數據顯示,電解鈷的社會庫存僅2,800噸,庫存消費比低至0.3個月,供應鏈非常脆弱。
需求端:新興領域需求爆發
新能源與傳統電子雙驅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進入傳統備貨旺季,同時,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領域的需求保持韌性,共同推動了對鈷酸鋰正極材料的需求。
低空經濟開辟新增長點:更具想象空間的是,低空經濟(如飛行器)和人形機器人等新興領域的需求正在爆發。這些設備所使用的高鎳三元電池和鈷酸鋰電池,都拉動了對四氧化三鈷的采購。
總的來說,在剛果(金)配額制造成的供應緊縮與新能源、低空經濟帶來的需求增長共振下,四氧化三鈷價格短期內預計將維持強勢。市場普遍認為,鈷價仍有上行動力,未來可能沖擊40萬元/噸的關口。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無鈷化是電池技術的長期研發方向,但在中短期內,鈷在高端電池領域依然不可或缺。
【僅供參考,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