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威脅:美國總統特朗普于10月10日正式宣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對所有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額外100%關稅,疊加此前已實施的關稅措施,中國輸美商品總關稅水平將飆升至130%至150%以上,覆蓋消費電子產品、機械設備、紡織品等幾乎所有品類。
軟件出口管制:美方同步出臺嚴格的軟件出口管制措施,將“所有關鍵軟件”納入管控范疇,涵蓋操作系統、AI算法、半導體設計軟件等核心領域,且存在進一步擴大至飛機及其配件等高端制造領域的可能。
船舶收費:美國對中國籍、中國造、中企經營的船舶,只要進入美國港口,就將加征額外的“港口服務費”,按每凈噸50美元收取費用,極大增加中國商品的航運物流成本。
中國反制舉措
稀土出口管制:10月9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依據《出口管制法》《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對稀土相關物項和技術實施出口管制,明確很多涉及稀土開采、冶煉、磁材制造等技術在對外提供時必須申報和審批,不僅針對礦石,還瞄準了稀土冶煉、分離、加工及磁體制造等全鏈條技術。
船舶特別港務費:10月10日,中國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宣布,自10月14日起,對美國及被美國控制或實際占股25%及以上的船舶在中國靠泊時,按航次征收“船舶特別港務費”,直接回應美方的單邊貿易限制政策。
反壟斷調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針對美國高通公司收購以色列半導體公司的行為啟動反壟斷立案調查,在科技領域形成監管反制態勢。
金屬材料的戰略地位與市場影響?
?稀土:反制“王牌”的全球威懾?
中國稀土儲量占全球37%,卻供應全球90%以上的稀土冶煉產品。此次管制不僅限制礦石出口,更覆蓋稀土永磁(釹鐵硼)等高端材料技術,直接影響美國F-35戰機、電動汽車電機、精密導彈制導系統的生產。?短期內海外廠商將面臨成本劇增與供應鏈中斷風險,長期加速全球稀土供應鏈重構。
?其他關鍵金屬(鉬、鎢、鎂等)或成后續籌碼?
中國同為鎢、鉬、鎂等金屬的全球主要供應國。若博弈持續升級,此類金屬可能被納入管制范圍,進一步沖擊歐美航空航天、國防工業及新能源設備制造。
?金屬價格波動加劇,市場避險情緒升溫?
貿易摩擦升級已引發倫交所金屬期貨價格震蕩。稀土、鎢、鉬等戰略資源價格預期走高,而鋁、鋅等基礎金屬則因需求擔憂承壓。?資本市場的“資源安全敘事”再度升溫,礦業股與金屬期貨波動率顯著提升。
產業鏈重構與長期挑戰?
?歐美加速“去中國化”供應鏈布局?
美國勢必推動稀土、關鍵金屬的替代供應來源(如澳大利亞、非洲),并重啟本土采礦與冶煉項目,但短期內難以彌補產能與技術缺口。
?中國強化資源自主與技術升級?
國內企業將加速稀土高端應用(如永磁電機、航天合金)的研發與產業化,同時通過整合礦產資源提升定價權與戰略儲備能力。
?全球綠色與科技產業面臨成本沖擊?
電動汽車、風電設備、半導體等依賴稀土及特種金屬的行業將面臨成本上升與供應不確定性,可能延緩能源轉型與科技迭代進程。
趨勢展望:博弈長期化,資源武器化?
?短期?:稀土價格飆升不可避免,海外下游廠商面臨搶貨囤貨潮;中美貿易摩擦情緒壓制基本金屬需求預期。
?長期?:全球關鍵金屬供應鏈將走向“區域化”與“雙軌化”,資源民族主義與技術保護主義成為新常態。
?結論?:本輪博弈標志著貿易戰已從“關稅戰”升級為“資源戰”與“科技戰”。金屬材料作為高端制造與國防工業的基石,已成為大國戰略博弈的核心籌碼。中國憑借稀土等關鍵資源的供應鏈優勢,首次在貿易反制中占據主動,但長期仍需突破技術封鎖與替代風險,構建更堅韌、自主的產業鏈體系。
(注:本文為原創分析,核心觀點基于中美商務部公告公開信息及市場推導,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做為入市依據 )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