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長江有色金屬網10月23日最新數據,國內六氟磷酸鋰(LiPF?)市場報價區間報8.5萬-9萬元/噸,均價8.75萬元/噸,較上一交易日上漲2500元/噸,單日漲幅約2.94%。
六氟磷酸鋰,作為鋰電池的“血液催化劑”,在新能源汽車與儲能系統需求激增的全球背景下,其戰略地位日益凸顯。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中如何借助技術突破與政策引導構建核心競爭力,已成為業內關注焦點。
供給端:產能出清與庫存低位構筑支撐
2025年前三季度,六氟磷酸鋰行業經歷深度調整,中小廠商因成本壓力大面積減產,有效產能利用率降至70%左右,行業庫存持續去化至近三年低位。盡管三季度頭部企業復產部分產能,但整體供給彈性仍受制于技術壁壘與環保審批,市場呈現“龍頭滿產、中小缺位”的結構性特征。第三方機構監測顯示,當前行業實際可用產能僅能滿足主流需求,新增產能受制于調試周期與資本開支謹慎,短期內難以快速釋放。
需求端:儲能與動力電池雙輪驅動超預期
新能源汽車市場年末沖量疊加儲能需求爆發,推動六氟磷酸鋰消費量快速攀升。動力電池領域,頭部電池廠商排產環比增長超10%,儲能領域因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大型項目招標量同比激增,帶動電解液需求結構性增長。市場反饋顯示,下游企業為保障供應鏈穩定,已通過長單協議鎖定部分產能,現貨市場流通量持續收緊。
政策端:儲能與新能源車政策托底長期需求
國家層面近期密集出臺支持政策,明確新型儲能裝機目標提前至2027年實現150GW,并延長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至2027年底。政策紅利為鋰電材料需求提供長期錨點,穩定市場對行業盈利能力的預期,推動供給端產能優化與技術升級。
宏觀環境:全球流動性改善與產業升級共振
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帶動大宗商品價格企穩,疊加國內制造業復蘇,化工材料需求呈現回暖趨勢。六氟磷酸鋰作為典型周期品種,其價格修復與宏觀流動性改善形成共振,吸引機構資金增配。值得注意的是,歐盟碳關稅機制升級推動供應鏈綠色轉型,具備合規產能的頭部企業競爭優勢凸顯。
風險與展望:供需緊平衡或延續至2026年初
盡管短期價格呈現反彈態勢,但行業仍面臨兩大潛在風險:四季度規劃產能試產可能緩解供給壓力,以及終端需求持續性存疑。行業機構分析認為,當前漲價更多反映階段性供需錯配,若2026年新增產能集中釋放,價格中樞或逐步下移,但仍將高于成本線。綜合來看,六氟磷酸鋰的此輪回升或成為行業復蘇的先行指標,標志著鋰電材料市場進入“量價趨穩”的新周期。
在當前全球綠色能源轉型的浪潮中,鋰電池產業鏈的競爭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六氟磷酸鋰作為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的核心成分,直接決定了電池的性能、安全性和壽命,其產業發展狀況直接關系到一國新能源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01 產業現狀:全球市場格局與中國地位
中國六氟磷酸鋰產業已在全球市場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QYResearch的調研統計,2031年全球六氟磷酸鋰市場銷售額預計將達到439.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9.7%(2025-2031)。
在這一快速增長的市場中,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六氟磷酸鋰生產地區,日本緊隨其后。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六氟磷酸鋰制造商,占了近30%的全球市場份額。根據公司披露的數據,其六氟磷酸鋰產品現階段國內市占率約35%,全球市占率約25%。
這一市場地位在不斷提升,公司正通過技術迭代和規模優勢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加強原料自給與下游客戶深度綁定。
從產品結構看,純度大于等于99.9%的六氟磷酸鋰是全球最大的細分市場,份額接近70%。應用方面,電動汽車和運輸是最大的應用領域,占85%以上的市場份額。
02 技術壁壘:從工藝突破到產業升級
六氟磷酸鋰行業存在著較高的技術壁壘,主要體現在生產工藝復雜度、純度控制以及成本優化等方面。中國企業在技術領域已從追趕者逐漸成為引領者。
高純度是六氟磷酸鋰技術升級的重要方向。根據恒州誠思調研統計,2024年全球高純度六氟磷酸鋰市場規模約56.8億元,預計到2031年市場規模將接近71.6億元,未來六年復合增長率為3.4%。
純度標準的提升直接關系到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壽命和安全性,是產業技術競爭的重要維度。
技術壁壘還體現在原材料利用率、能耗控制以及環保處理等方面。頭部企業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03 政策規制:出口管制與行業自律
政策規制已成為影響六氟磷酸鋰產業競爭格局的關鍵因素。2025年10月,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合發布第58號公告,決定對鋰電池及其制造設備、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等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這一政策同步更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清單》,被業界視作中國在新能源裝備制造領域首次實施“技術級”出口審查。
公告明確對重量能量密度大于等于300Wh/kg的可充放電鋰離子電池(含電芯和電池組)、高壓實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人造石墨負極材料以及相關設備與技術進行出口許可管理。
業內專家認為,此舉并非簡單的貿易限制,而是中國在完善出口管制體系、履行防擴散國際義務的同時,強化關鍵核心技術保護、保障國家安全的制度性安排。
六氟磷酸鋰作為鋰電池核心材料,其國產化替代成果來之不易,但近年來因無序競爭導致的“內卷”問題已嚴重制約行業可持續發展。
04 全球競爭力:優勢與挑戰并存
在技術壁壘與政策規制的雙重影響下,中國六氟磷酸鋰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呈現出優勢與挑戰并存的復雜態勢。
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首先體現在規模效應和成本控制能力上。多氟多、天賜材料等頭部企業通過技術迭代和規?;a,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增強了國際市場競爭力。
完整的產業鏈配套是中國企業的另一大優勢。從原材料、生產設備到核心技術,中國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鋰電池產業鏈閉環。
這增強了產業抗風險能力和協同效應。
技術能力的持續提升也是核心競爭力之一。中國鋰電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已具備顯著競爭優勢,新的出口管制政策將有助于維護核心技術不外流,推動產業由規模擴張向技術驅動轉型,進一步提升我國產業鏈韌性與定價能力。
中國企業也面臨諸多挑戰。內部無序競爭曾一度制約行業發展。
國際技術競爭也在不斷加劇,尤其是在固態電池等下一代技術領域,各國都在加大研發投入。
環保與可持續發展壓力也在增大,六氟磷酸鋰生產過程涉及多種危險化學品,對環保治理和安全生產提出了更高要求。
05 未來展望:從成本競爭到技術引領
展望未來,中國六氟磷酸鋰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將逐步從成本競爭向技術引領轉變。
技術創新將是未來競爭的核心。行業研究機構EVTank預測,2024年至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80%。
半固態、全固態電池作為下一代儲能技術的重點方向,已成為國內電池企業攻關和產業化的核心領域。
在出口管制的政策框架下,企業可更加專注于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落地,形成從研發到量產的閉環體系,增強市場競爭力。
政策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正在形成“技術創新—量產能力—市場應用”的正向循環,使我國鋰電產業在全球競爭中持續保持優勢。
產業鏈協同也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與會企業代表在電池電解質行業反內卷研討會上提出,產業鏈企業可探索股權合作、生態協同等新模式,避免“全產業鏈重復投入”。
國際化布局同樣是中國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多氟多已在韓國布局項目,并穩步推進中。
這種全球化布局有助于企業貼近市場需求,規避貿易壁壘,整合全球資源。
全球鋰電池技術競賽遠未結束。隨著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技術路線的成熟,六氟磷酸鋰產業將面臨更多變局。
中國已經在這一賽道建立了顯著優勢,但唯有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與理性的產業協同,才能在技術壁壘與政策規制的雙重博弈中保持領先,從全球市場的參與者蛻變為技術規則的制定者。
【信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