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2 日,長江現貨 1# 鈷均價報 411000 元 / 噸,較前一交易日大幅回落 5000 元,結束了此前連續三日的暴漲態勢,也是9月以來首次下跌。這一調整發生在鈷價年內漲幅已達 143% 的背景下,疊加當日華友鈷業股價 16% 的暴跌,讓市場對 "鈷價牛市是否終結" 的討論迅速升溫。
單日回調 5000 元:多重短期壓力集中釋放
1. 獲利盤集中出逃成直接導火索
此前鈷價在剛果(金)配額制催化下連續狂飆,10 月 21 日單日漲幅超 5%、暴漲 21000 元,短期過快的漲幅積累了大量獲利籌碼。當 10 月 22 日早盤華友鈷業股價突然跳水并封死跌停,市場恐慌情緒快速傳導,貿易商與投機資金率先啟動拋售,冶煉廠報價隨之跟進下調,形成 "股價跳水→資金出逃→價格回調" 的連鎖反應。從成交數據看,當日現貨市場詢盤量雖仍活躍,但實際成交以低價拋單為主,部分貿易商為快速回籠資金甚至主動讓利 2% 出貨。
2. 美元指數走強的估值壓制顯現
作為以美元計價的工業金屬,鈷價與美元指數存在典型負相關性。數據顯示,10 月 21 日美元指數已攀升至 98.76,較 10 月 17 日的 98.31 實現三連漲,累計漲幅達 0.46%。盡管 10 月 22 日美元指數小幅震蕩,但前期走強形成的估值壓力并未消散,進一步削弱了鈷價的上行動力。尤其在短期價格脫離基本面的快速上漲后,美元走強成為觸發回調的重要外部因素。
3. 短期補庫需求階段性飽和
10 月上旬以來,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頭部電池企業為應對 "金九銀十" 旺季密集補庫,單個訂單量普遍超 500 噸,較上月增長 40%,推動鈷價一路沖高。但截至 10 月 21 日,主流電池廠原料庫存已從不足 15 天回升至 25-30 天,短期補庫需求基本得到滿足,采購節奏明顯放緩。需求端支撐的暫時減弱,為價格回調提供了空間。
長期支撐未改:供需缺口下鈷價底氣仍在
盡管短期回調劇烈,但支撐鈷價的核心邏輯并未發生根本變化,供應端的剛性約束仍是長期主線。作為全球 76% 鈷產量的來源國,剛果(金)10 月 16 日落地的出口配額制已實質性收緊供應 ——2025 年剩余時間出口上限僅 18125 噸,2026-2027 年每年配額鎖定 9.66 萬噸,較 2024 年實際出口量銳減 56%。雪上加霜的是,剛果(金)東部沖突持續升級,該地區貢獻全球 20% 的鈷產量,多座礦山已因沖突停產,實際出口量或低于配額上限。
印尼作為新興供應力量,2025 年伴生鈷產量僅 3.2 萬噸,遠無法彌補剛果(金)的供應缺口,目前全球鈷市場供應短缺量已擴大至 12.2 萬噸,缺口率高達 48%。庫存數據更凸顯供應緊張:國內電解鈷社會庫存僅 2800 噸,較年初下降 62%,庫存消費比低至 0.3 個月,現有庫存僅能滿足 10 天左右的市場需求。
需求端的增長韌性同樣不容忽視。2025 年全球鈷需求同比增長 18%,其中新能源汽車、儲能、低空經濟三大領域貢獻主要增量。10 月第一周國內新能源車批發量同比增長 28%,三元電池裝機量占比回升至 41%,而 eVTOL 等低空經濟裝備用三元電池鈷含量較傳統動力電池高出 30%,進一步放大需求缺口。華泰證券預測,2025-2027 年全球鈷需求量將分別達到 24.8、28.3、32.9 萬噸,年復合增長率超 13%。
后市展望:短期震蕩不改長期上行趨勢
短期來看:需重點關注獲利盤釋放節奏與下游補庫意愿,若華友鈷業等龍頭企業股價企穩,且電池廠重啟采購,鈷價有望在 40 萬元 / 噸整數關口獲得支撐。美元指數 98.8 關鍵點位的突破情況也將影響短期價格走向。
長期來看:供應端 "配額枷鎖" 短期難以松動,剛果(金)2026 年前無新增產能釋放,而需求端在新能源汽車與新興領域的驅動下持續擴張,供需缺口的持續擴大將支撐鈷價中樞逐步上移。機構普遍預測,2026 年鈷價或突破 50 萬元 / 噸,價格中樞將穩定在 35 萬元 / 噸以上。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