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0 日,長江現貨 1# 鎂均價報 18000 元 / 噸,較上一交易日小幅上漲 100 元。在 “金九銀十” 傳統旺季尾聲,這一漲勢為一度承壓的鎂市場注入信心,背后是成本端強力支撐、需求端政策催化與行業預期改善的多重邏輯共振。
成本端的煤炭漲價潮成為本次鎂價反彈的核心推力。鎂冶煉作為典型的高耗能產業,能源成本占比超 60%,而 10 月以來國內煤炭市場的強勢上漲直接推高鎂廠生產門檻。數據顯示,秦皇島港 5500 大卡動力煤價格已漲至 723 元 / 噸,較本月初上漲 1.22%,鄂爾多斯地區三成煤礦上調報價 5-20 元 / 噸,榆林塊煤單日漲幅更是達到 30 元 / 噸。疊加大秦線秋季集中修(10 月 7 日至 26 日)導致港口運輸受限,曹妃甸港可售動力煤庫存從 9 月底的 210 萬噸驟降至 10 月 15 日的 87 萬噸,煤炭市場 “產地收緊、港口缺庫” 的格局愈發明顯。某中型鎂企負責人透露,動力煤每漲 100 元 / 噸,噸鎂成本將增加約 800 元,當前煤價上漲已使部分企業逼近成本線,降價出貨意愿顯著減弱,客觀上形成價格底部支撐。
需求端的政策利好與下游復蘇則成為價格上行的關鍵拉力。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 年)》明確提出,“持續擴大鎂合金在新能源汽車鍛造輪轂、一體化大型鑄件、電機殼體等部件的應用”,直擊鎂合金輕量化優勢場景。政策催化下,下游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持續釋放:寶馬集團第三季度新能源車型交付 15.13 萬輛,同比增長 15%;奔馳純電車型銷量環比增長 22%,高端車型對輕量化材料的需求顯著提升。行業龍頭企業的訂單動態更能印證需求回暖 —— 鑫鉑股份鎂鋁合金產品已穩定供貨,月產能達 2 萬套,且機器人用鎂鋁合金結構件預計 11 月底送樣頭部客戶,新興領域需求打開增長空間。國際市場需求同樣發力,天津港原鎂(99.90%)FOB 美元報價已漲至 2460 美元 / 噸,德國、韓國等制造業大國進口數據改善,形成國內外需求共振。
市場預期的改善進一步放大了短期漲勢。此前因寧夏新建 20 萬噸級鎂合金項目投產、主產區開工率回升引發的供應擔憂,在成本上行與需求復蘇的雙重作用下逐步緩解。尤其是全球鎂業龍頭寶武鎂業 “礦石 - 原鎂 - 鎂合金 - 回收” 全產業鏈布局的優勢凸顯,其與埃斯頓合作開發的鎂合金機器人部件已進入量產階段,印證了鎂合金在高端制造領域的不可替代性。疊加美聯儲降息預期持續發酵,為包括鎂在內的工業金屬提供了流動性支撐,市場情緒從謹慎觀望轉向積極補庫。
對于后續走勢,市場普遍認為短期鎂價將在 1.8-1.9 萬元 / 噸區間震蕩。成本端需重點關注大秦線檢修結束后的煤炭供需變化,若動力煤價格持續上行,噸鎂成本壓力將進一步傳導至現貨價格;需求端則需跟蹤四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與政策落地效果,八部門方案中 “推動上下游簽訂長期協議共擔成本風險” 的舉措,有望緩解鎂價周期性波動難題。長期來看,隨著新能源汽車單車用鎂量向 25kg 目標邁進,低空經濟 eVTOL 單機 200 公斤用鎂需求釋放,鎂合金市場規模預計 2030 年突破 850 億元,此次價格反彈或成為行業向 “結構優化” 轉型的起點。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