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港股資本市場迎來 “高光時刻”:截至 10 月 21 日,港股市場 IPO 募資總額已突破 1900 億港元,強勢登頂全球交易所首位。這一成績的背后,是 A 股龍頭企業掀起的 “A+H” 上市浪潮 —— 寧德時代、恒瑞醫藥、海天味業等行業標桿相繼登陸港交所,11 家 A 股公司已成功實現兩地上市,78 家 A 股公司排隊候場,立訊精密、陽光電源等千億市值巨頭赫然在列,A+H 模式正邁入新一輪上行周期。
熱潮圖景:龍頭領銜,千億級陣容擴容
今年的港股 IPO 市場,A 股龍頭企業成為絕對主力。已成功登陸港股的 11 家 A 股公司中,不乏新能源、醫藥、消費領域的領軍者:寧德時代以約 410 億港元募資額創下年內 A+H 企業港股募資紀錄,其募資資金約 90% 用于推進匈牙利項目建設;“醫藥一哥” 恒瑞醫藥將港股上市作為 “出海” 戰略關鍵一步,上市時獲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高瓴等明星機構 41.31 億港元認購;調味品巨頭海天味業則吸引高瓴、紅杉等 8 家基石投資者捧場,認購金額近 47 億港元。
后備軍團同樣成色十足。在港交所排隊的 78 家 A 股公司中,近八成市值超 200 億,11 家為千億級龍頭 —— 立訊精密以 4452.83 億元市值領銜,陽光電源、牧原股份市值分別超 3100 億、2700 億元,賽力斯、億緯鋰能等亦在列。此外,韋爾股份、三一重工等 25 家公司已公告 H 股上市計劃,形成 “已上市 + 在排隊 + 擬遞表” 的梯次擴容格局。
從市場表現看,新上市 A+H 公司獲得資金熱捧:赤峰黃金 H 股上市以來累計上漲 118%,恒瑞醫藥 H 股較發行價漲超 27%,寧德時代 H 股甚至較 A 股出現 12% 的溢價,打破此前 H 股普遍折價的慣例。
驅動邏輯:政策鋪路、市場回暖與企業需求共振
這場 A+H 上市熱潮,是政策支持、市場改善與企業戰略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政策層面,兩地監管協同發力打通上市通道:證監會 2024 年推出 5 項對港合作措施,明確支持內地龍頭赴港上市;港交所則優化機制,將 “A+H” 發行人公眾持股門檻調整為 “10% 比例或 30 億港元市值” 二選一,并對千億市值企業承諾 30 天內完成審核,5 月上線的 “科企專線” 更將科技企業審批周期縮短至 3 個月。
資本市場回暖提供了絕佳窗口。2024 年下半年起,港股在流動性改善推動下持續上行,海外資金回流明顯。機構投資者積極入場,今年新上市的 A+H 公司平均吸引 30 家機構認購,中東、北歐主權基金占比顯著提升,三花智控等企業的基石投資者認購額占比超 50%。
企業國際化需求則是核心內生動力。在國內市場競爭加劇背景下,港股成為企業 “出海” 的重要跳板:潮宏基赴港募資用于東南亞擴張,海瀾之家旨在建設香港海外總部,寧德時代通過港元融資支撐海外產能布局。同時,港股的外匯融資優勢、成熟法律環境,能幫助企業降低跨境經營風險,優化股東結構。
市場重塑:港股 “含科量” 提升,形成雙向正循環
A+H 浪潮正深刻改變港股市場生態。過去港股以金融、地產股為主的 “偏科” 結構逐漸改善,今年新增的 A+H 企業覆蓋新能源、高端制造、創新藥等核心領域,為市場注入多元活力。中金公司測算,若排隊企業年內完成上市,預計新增融資 3400 億港元,增厚港股總市值 0.8%,優質資產將吸引更多資金沉淀。
流動性與定價效率同步提升。互聯互通機制下,南向資金與國際資本形成合力,推動 AH 溢價逐步收窄。興證國際指出,寧德時代等龍頭獲 31 萬名投資者追捧,反映中外資金對優質中資股的認可,這種良性互動將吸引更多企業赴港上市。
對 A 股市場而言,A+H 模式亦具積極意義:企業赴港融資可緩解 A 股融資壓力,騰出額度支持硬科技企業,同時通過國際市場 “壓力測試” 推動公司治理升級,實現兩地市場協同發展。
展望:上行周期延續,香港樞紐地位強化
機構普遍認為,A+H 上市熱潮有望持續。德勤預計,2025 年港股新股或將達 80 只,融資 1300 億至 1500 億港元,其中 A+H 企業將成重要力量;中金公司則透露,后續仍有近 50 家 A 股公司計劃赴港,潛在融資需求達 1500 億 —1800 億港元。
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科企專線” 市場反饋熱烈,科技企業上市熱潮將持續,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橋梁作用愈發凸顯。隨著更多龍頭企業落地,港股將進一步鞏固中國資產投資窗口與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實現優質企業與全球資本的雙向奔赴。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