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99.5%)均價報75,100元/噸,工業級碳酸鋰(99.2%)均價73,200元/噸,單日漲幅均為400元/噸
供給端:成本優勢與進口壓力的雙重奏
當前供應格局正被重塑:國內以鹽湖提鋰為主導,其通過技術升級將成本壓至4.2萬元/噸以下,憑借顯著的成本優勢維持著高開工率;而鋰輝石提鋰則因海外礦山事故等因素短期收縮。
然而,潛在的進口壓力不容小覷。南美鹽湖項目復產與非洲鋰礦集中到港,預計將在第四季度為市場帶來1.2萬噸的額外供應,這將對國內現貨價格形成持續壓制。
需求端:動力電池與儲能市場“冰火兩重天”
下游需求出現顯著的結構性分化。
動力電池領域是主要支撐。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45%,技術路線向高鎳三元電池傾斜,其更高的鋰含量直接拉動了對電池級碳酸鋰的需求。
儲能市場則相對疲軟。由于新型儲能裝機增速放緩,主要用于儲能的磷酸鐵鋰電池正處于去庫存周期,需求環比下降。
海外市場同樣分化:歐美政策限制導致出口受挫,但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補庫需求形成了一定緩沖。
產業鏈庫存呈現冶煉廠低位、下游補庫的再平衡。冶煉廠庫存下降,下游正極材料廠庫存周轉天數縮短,但社會庫存仍處高位。期貨市場持倉量增加,主力合約貼水收窄。
政策端:環保限產加碼與海外關稅風險
國內環保政策收緊,鹽湖企業冬季限產比例提升,江西對礦山開采環保核查升級,預計四季度國內產量環比下降5%-8%。海外政策風險加劇,南美主要鋰生產國擬對鋰礦出口加征關稅,若政策落地將推高進口成本,但生效時間存在緩沖期。
全球鋰資源供需格局呈現總量過剩、結構短缺特征。國際能源署預測,2025年全球鋰資源過剩量將達12萬噸LCE,但高鎳三元電池用氫氧化鋰供需缺口擴大。短期碳酸鋰價格或維持7.0-7.8萬元/噸區間震蕩,若四季度鹽湖減產執行力度超預期,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有望突破8萬元/噸關口。
【僅供參考,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