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國內鈷酸鋰4.2V產品均價報358,500元/噸,4.5V產品均價報381,500元/噸,單日漲幅均為1,000元/噸。
——供應緊縮與技術替代的博弈下,鈷價周期還能走多遠?
在新能源技術路線加速迭代的背景下,這場由供應緊縮驅動的行情,究竟是新一輪黃金周期的起點,還是技術替代前的最后狂歡?
供給端:資源瓶頸與政策擾動持續?
全球鈷原料供應鏈仍面臨結構性壓力,主要出口國政策調整導致中間品到港量縮減,疊加冶煉環節能耗成本攀升,企業庫存周轉天數已降至歷史低位。頭部企業依托長期協議鎖定原料供應,而中小廠商因成本倒掛被迫減產,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非洲雨季及地緣政治因素進一步加劇了供應鏈的不確定性,部分冶煉廠被迫調整生產計劃。
?需求端:多場景應用驅動增長?
消費電子領域,5G設備迭代與快充技術普及推動高端鈷酸鋰需求激增,頭部電池廠商訂單排產周期延長。新能源汽車市場雖面臨技術路線競爭,但高端車型對能量密度的要求仍支撐剛性需求,高電壓產品滲透率穩步提升。新興應用場景如低空飛行器、智能穿戴設備加速滲透,成為需求增長的新引擎。
原料成本攀升與供應短缺形成共振,貿易商惜售情緒濃厚,現貨市場以剛需小單為主。下游企業對高價接受度呈現分化:頭部電池廠通過長協鎖定供應,中小廠商則加速探索無鈷替代方案,磷酸鐵鋰在低端儲能領域市占率有所提升。當前社會庫存處于低位,市場呈現“低庫存+強現實”的博弈特征。
主要資源國持續收緊出口政策,推動全球鈷供應鏈向本土化加工轉型。歐盟碳關稅升級倒逼再生鈷利用比例提升,但短期內再生供應占比仍較低。國際資本加速布局鈷資源,頭部企業通過并購整合強化上游控制力,行業競爭壁壘進一步提高。
短期供需偏緊格局難改,若極端天氣影響物流運輸或技術替代進程不及預期,價格或突破關鍵阻力位。長期來看,固態電池產業化將重塑正極材料體系,但鈷酸鋰在高端消費電子與特定動力電池場景仍具不可替代性。
鈷的“黃金時代”正站在十字路口。短期(2025-2026年),供應緊縮與需求增長共振,價格或沖擊35萬元/噸;中長期(2027年后),技術替代風險將主導周期拐點。在資源稀缺性與技術顛覆性之間尋找平衡——鈷,或許不再是供給定乾坤,而是技術定生死。
【個人觀點,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